中央美术学院自2021年帮扶江西省上犹县,在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框架下,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合作基础,助力上犹县城重点地段环境风貌建设,打造了一批地标性文化和商业建筑设计,加强美的设计和营造;协助上犹县城市开发、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重大规划,帮助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远瞻计划”,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推动艺术资源下基层、进乡村,为助力建设美丽上犹贡献央美智慧和艺术力量。
一、在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框架下,加强县校帮扶合作顶层设计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教育部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殷切期盼,对口支援上犹县,开启了教育对口帮扶的征程。十余年来,在政策支持、资金项目、业务指导、校园建设、教师成长、振兴发展等方面对上犹县给予了大力倾斜和扶持。
2021年,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的高校动能中,又汇聚了一股新的力量。9月,上犹县县委书记余业伟,副书记、副县长卢丽君(教育部挂职干部)一行赴中央美术学院座谈交流,受到我校吕品晶副院长的接待,双方就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进行了交流,达成帮助规划该县相关建筑设计等帮扶意向。12月,教育部召开对口支援上犹县2021年工作协调会,在总结2020年以来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我校吕品晶副院长出席座谈会并做发言,汇报了中央美术学院领衔设计的犹江北路河岸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建设等帮扶情况。
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下的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积极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2022年11月,我校建筑学院李琳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受邀在江西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业务培训会议上进行发言,并作培训指导。12月,我校与上犹县人民政府签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合作意向书》,从指导城乡建设规划、提供策划咨询服务、引入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推动文旅融合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补齐补强县城短板弱项,助推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条件的上犹县获得更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水平,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我校李琳教授团队自2021年起便深耕上犹县,从全域旅游发展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县城重点地段的环境风貌建设以及地标性文化和商业建筑设计等方面为上犹县出谋划策,将中央美术学院多学科专业优势与上犹县的建设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上犹县环境生态优势,助力打造上犹县“美丽幸福新画卷”的新地标。
两年来,团队先后完成上犹县文化中心、望犹江商业街、上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市民中心)以及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设计工作,截止目前,上犹县文化中心与望犹江商业街已经结构封顶,进入后期招商阶段。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几个地标性建筑均位于县城中心城镇的核心区域,设计方案完成后深得市民喜爱,为上犹县强化美丽县城形象、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吸引年轻人返乡做出积极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帮助上犹改造设计一系列建筑和景观的举措,对于优化当地人居环境,提升服务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切实做到了将文化传承与城市新生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央美术学院、上犹县积极探索以文旅融合的视角带动周边村落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以阳明湖、五指峰等区域生态和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为龙头,针对营前镇、五指峰乡、梅水乡、油石乡、社溪镇、安和乡和乡七个乡镇的十个村庄,对传统村落的人文价值、环境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挖掘、利用与再提升,丰富旅游业态,做旺旅游人气,带动县域乡村振兴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落实生态宜居建设内涵,顺应上犹县“生态立县”的理念,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在对上犹开展基本现状考察的基础上,梳理各个乡村现有资源优劣势,明确其“旅游旺乡、宜居小镇”的发展定位。助力当地根据本土特色实施“治山、理水、净土”工程,提升村落环境品质和风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在改善镇区生活品质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地生态优势蕴含的经济价值,渐进式推动本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
在实地考察、访谈和了解已有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美术学院团队从三大视角出发,将五指峰乡定位为未来的“生产茶竹示范园,生态游览示范地,生活康健示范村”,对其发展模式提出补充意见。一是创建茶竹产业示范园,深化本土产业发展。依托现有茶竹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对茶产品和竹加工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设计,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融入IP设计,以打造本土茶竹文创。加强村集体的茶品牌建设,以“生态绿茶”“无污染高山茶”“生态竹木”等标签,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推广和销售,开拓营销渠道。整合乡村现有小型茶竹加工厂,乡政府可以组织本土企业开展相关考察及培训,并在圩镇的集市提供统一展示、销售平台,促进品牌推广。二是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地,规划特色主题旅游。在继续优化景区软件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圩镇的中心建设。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提升其基础服务能力。立足本土资源,分别打造以自然风景为依托的山水体验游,以民宿、农庄为依托的农家乐体验游和以徒步、疗养、民俗文化体验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游。三是建设生活康健示范村,精细化优化公共空间。在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乡村,团队以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依托,建设生活康健示范村。同时在对当地公共空间调研梳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推进精细化优化设计,在优化空间、更新设施的同时,提升公共空间景观性,留住人气,吸引旅游康养经济要素,逐步实现当地乡村宜居、宜游、宜业目的。
团队基于部分乡镇村落立足本土一产,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着眼于村域产业发展、乡村空间品质提升、文旅产业开发等多角度,全方面考察研判具体村落的乡村振兴情况。
从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的诉求出发,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本村现存旅游景点、整理相关资料、走访村民分析村落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一是推动产业融合。整合村内现存一二产业与旅游资源,鼓励村内企业持续开发产旅融合项目,完善村基础配套设施,推动本村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治理环境风貌。引入绿色新技术雷竞技APP,建立环境治理、垃圾处理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居环境、种植养殖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风貌品质,优化村内步行系统、设置沿河步道搭配小型公共空间节点串联村内各景点设施,强化村庄整体性。三是策划发展主题。分析目标客群,立足本乡水稻和油茶产业优势,以文旅为发展依托,从人文历史展示、农业体验观光两个方向策划各类项目。在村域内规划发展主题区,包括:客家民俗体验区、宗族祠堂文化体验区、移民记忆文化展示区、油茶果林采摘观光区、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自然生态游憩区、原住村民生活区。四是开发文旅点位。梳理开发村内旅游资源点,以点带面,开展对村内古当铺等古建遗址修缮工作。改造利用已空置的两座移民房,置入新的功能空间,策划展示村内移民文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工作团队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突出特色”,在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基础上,对上犹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建议,解决发展困境。规划助力产业发展,团队立足全局规划理念与社会协作方式,让规划在与本地当下发展旅游业的需求相符合的同时,将规划设计延伸至乡村未来发展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中长期运营、道路标识系统等方面。
立足上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的现实需求,团队开展了民宿业专题发展现状的调研,对民宿定位、配套活动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当地竹木加工企业建立联系、在具体项目实施、产品开发设想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富农,助力上犹竹产业发展。针对本地其他特色产业,如油茶、茶、生态稻、小龙虾等,结合当地文化与地区特色,打造特色IP,提供产品视觉设计服务,提升产品市场接受度,助力产业发展驱动乡村振兴。
富湾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三篇大文章,采取“一张网格促治理”“三大产业生动能”“四项工作强引领”的工作方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美丽蝶变,先后获评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县文明村镇、全国村典型案例等荣誉。
团队带领学生支部与富湾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团队党员到乡镇基层开展党课学习,学习领悟二十大精神,了解乡镇农村发展建设背后的故事,了解基层干部的真实工作情况,加深团队对基层的认识了解。基于对当地红色历史、乡土文化的学习,团队为富湾设计制作IP形象等相关宣传材料,传承红色精神,讲好上犹故事。党员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实地开展以“放眼看中国”为主题的乡村支教活动,与乡村儿童一起发现中国之美,以实际行动关爱乡村儿童。
中央美术学院充分利用下乡实践、暑期社会实践等教学与课外学习机会,结合上犹县乡村建设重点内容分类设置实践主题,拓宽社会实践参与主体,开放社会实践参与渠道,在当地开展党性教育、采风写生、艺术创造、设计创新等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结合乡村建设等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方法。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将党性教育融入上犹县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山水资源,组织了多次生动的党性课程。团队坚持上好“一课”,在富湾村考察期间,邀请了二十大代表康宽军书记与同学们座谈,康书记以他放弃高薪回到家乡,推动富湾村脱贫摘帽奔小康并获评“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切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一名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团队积极利用上犹红色资源,以活动教育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在清湖考察期间,参观了清湖红色教育基地,重近距离感悟上犹革命历史的磅礴力量,学习先辈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不仅如此,团队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党性,在乡村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学习党员工作方法,深入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团队通过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重温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工作实践能力。
每个乡村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如何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以及创新讲述方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上犹县乡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坝址的建设,使得大量枫树坳与乌石村的村民迁入乡。这些新旧村民相互融合共同生活至今,形成了乡特殊的移民历史。位于乡秀罗村的移民房是乡为数不多较为完整的移民旧址,乡政府计划将此处改造为移民历史博物馆。
2023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团队驻扎上犹县乡秀罗村,参与移民房改造工程的外立面彩绘设计。团队着力于对移民历史的再现,通过立面彩绘的形式将移民之路视觉化,向观众讲述乡独特的移民故事,发扬“勤奋、开拓、团结、包容”的移民精神。该项目是一次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尝试,一方面引导村民关注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利用特色墙绘设计打造了特色乡村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品牌,带动乡乡村旅游发展,让“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江头村号称“桃源水乡”,“桃源”即指桃花,而“水乡”即指当地的丰富水系以及特色的小龙虾产业。江头村打算凭借这三点开展小龙虾餐饮以及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以“桃源水乡,侠义江头”为形象定位,重点打造龙虾王国和桃花洲头两个品牌。经实地考察与产业潜力评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团队以特色小龙虾产业为主要助力对象,通过升级江头村“江头侠”小龙虾品牌IP形象,帮助乡村产业发展。升级后的“江头侠”IP更具有年轻化、易传播的特性,有助于提升江头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
此外,团队也为富湾村量身定制了乡村IP,基于富湾村“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定位作为创作内核,设计了一个形象的“身背小萝筐,一心奔致富”的富湾村小伙子角色,年轻化的IP形象有利于持续运营变现当中发挥传承和创新乡村的文化血脉、优化和重塑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对接上犹相关学校,通过“现场上好一堂课”等方式指导提升学生的艺术美感和专业技能,促进双方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艺术支教的目标。
一是发现家乡之美,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振兴乡村,需要认识乡村之美。在上犹县油石村中心小学支教活动中,中央美术学院支教团队设置了“家乡印象”主题课程,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之美、热爱家乡之景,提升审美意识,进一步达到加强身份认同的目的。课程充分利用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教育资源,运用综合材料表达方式,通过讲解点线面原理以及色彩原理辅助,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又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艺术知识。二是关注留守儿童,助力儿童教育。上犹县富湾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也因此出现了数量较多的留守儿童。中央美术学院支教团队根据这一现实情况,与上犹县安和乡富湾村党支部合作,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以“放眼看中国”为主题的美育课程。课程带领孩子们观赏了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体验了一次特殊的“云上”旅行。同时,课程兼顾了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讲解了基础的点线面构成与色彩感受训练,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疗愈留守乡村的孩子们。三是传授专业经验,助力艺术之梦。上犹县中学有着多年美术培训的传统,中央美术学院支教团队应邀来到学校,与高一美术班开展了“一对一”交流会,交流会围绕着“如何提升专业技能”与“如何规划艺考之路”两大主题进行讨论,为充满艺术梦想的学生们答疑解惑。交流会结束后,在场的高一学生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自己近期的画作,并收获了专业性的改进意见。
今后,中央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人才技术支撑的决策部署,依托教育部对口支援项目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等平台,组织引导相关院系和部门深入江西上犹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提供乡村振兴咨询研究、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和风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强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展示上犹形象、彰显上犹精神、服务上犹市民,为上犹县高质量发展注入艺术动能。雷竞技APP雷竞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