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浴、森林食疗、植物疗法、森林水疗……这些新兴的康养项目,正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遴选了380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遍布全国27个省(市、区)。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森林康养是一个跨产业、多业态、复合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站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在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基础上,谋划森林康养地培育。
森林康养是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文化资源开展的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一系列活动,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森林康养呈现出良好态势,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积极实践,努力推进森林资源与健康相关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发展森林康养业,与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契合,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为林业改革与发展增添新动力。森林是促进健康生活最佳目的地,是建设健康环境的核心基础,也是健康服务业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森林康养要聚焦于建设健康中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
一是优化森林环境。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和层次,打造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
二是建设康养基地。创建更多更好的森林康养基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价和动态管理制度。
三是开发特色产品。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林业特色,开展疗养、养老、休憩等多样化的康养服务雷竞技APP。
四是推广森林文化。推进森林康养文化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传统养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乡土文化等,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
六是规范管理服务。完善森林康养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对森林康养行业的监督检查机制,研究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
森林之所以能够带给人类健康,是因为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是负氧离子发生器,是植物精气产生地,是空气净化器,是噪音消声器,是水分涵养库,是灰尘拦截网。
森林康养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本、以林为基、以养为要、以康为宿。所以发展森林康养不能简单挂牌子,不能盲目出产品,不能盲目收病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要有系统化的政策支持,要有精细化的建设标准,要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有接地气的康养品牌。
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将启动第五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同时继续推进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标准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动与协作机制,共同建立森林康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业融合机制;加强森林康养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分区域开展森林康养职业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森林康养诚信体系建设和品牌宣传。
森林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康养是发展养老产业的最佳选择。建信很愿意为森林康养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能量。
一是在联盟端开展合作。提升我国康养产业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水平,促进资产、资金、客户、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共建。
二是在投融资端开展合作。在投融资端开展合作,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允许的框架内,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优质养老机构、医养健联合体及相关产业关联主体的投资力度,为养老产业和康养产业灌注金融活水,提升养老康养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
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体制改革试点,参照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经验,将符合条件的森林医疗、康养机构纳人医保定点范围,其康养费用按规定用医保支付报销,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的整合利用,开展林业生产设施用地多功能利用试点,对符合规划并依法审批的林业生产设施,允许在不改变性质和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开展森林康养设施的多功能利用。
森林康养产业,离不开土地的规模经营,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省林地的流转率仅为15.6%且大多为集体林。要加快推进林地“三权分置”,通过组建林业股份制合作社、股份制家庭林场等形式,加快林地流转。研究制定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奖补。鼓励社会资本和林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林权变股权、资源变资本,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股份合作机制,不断増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为本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重新回归乡村,解决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后继无人的问题。
一是要交通便利,距离省会城市原则上有不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或距离地级城市不超过100公里,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小时车程。
三是远离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发生区、动物疫源疾病区和放射性污染源直线公里以上。
一是健康管理,构建生命全过程健康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管理服务。二是健康旅居,以养老、养生、养心为主题,建设森林主题民宿,康养文化园等。三是健康保健,包括中医保健、药膳服务、中药种植、太极疗养等。四是健康教育,包括打造中医健康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举办国家康养产业论坛等。
康养服务中心:应具备旅游咨询、基本游客服务、受理游客投诉、医疗等配套功能。
标识系统:在康养基地内入口或者游客集中分布区域、服务中心、路上所有需要做出方向选择的节点、分岔口等设置导向牌。在森林康养基地设置概况解说牌;景点、步道或者观赏点设置解说牌;重要游览道路两侧、服务设施周边设置管理措施解说牌。在服务中心设置全景导游图、在游客集散区域设置区域导览图。在所需场所设置独立、醒目的警示关怀牌以及紧急救援、安全避险等信息标识。
智慧服务系统:基地内主要服务中心、康养研究中心、康养步道、游客集散点等均应覆盖无线G网络或宽带网络。应设有运营稳定、可实时查询的旅游公共信息网站或手机APP下载客户端服务,建设虚拟游览平台系统,并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旅游信息化服务应达到《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LB/T 021-2013)的要求。
一是要与基地所处区域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如果建立在森林公园内,必须要与公园总体规划衔接,纳入其整体规划范围之内;如果建立在自然保护区,必须避开核心区和缓冲区,建立在实验区内。
项目要突出康养核心要素。一般要建立森林康养步道、一定规模的住宿和餐饮项目、适宜的森林康养活动场所。
项目要体现基地的主要特色。有的基地温泉资源丰富,可考虑规划突出温泉特色的森林疗养项目;有的基地中药材丰富,可考虑规划以中药为特色的森林养生项目。
项目规划一定要以保护森林环境为先,对自然山体、水系破坏较大的项目坚决不能实施。
森林康养基地的认证应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森林康养协会等具有论证资格的论证机构申报。
第一阶段,各申报基地提交《森林康养基地申请书》,具体包括申请地发展森林康养的情况汇报、基地特色、基地状况、基地设施状况,森林康养的相关资源状况等内容。论证机构接到申报材料后3个月到康养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再进行生理及心理医学实证,医学实证时间安排一般为北方6~8月,南方5~9月。
第二阶段,论证机构组织专家根据调研报告进行审核,最终确定是否授予申请地森林康养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