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APP新闻
雷竞技APP入口老去何依——探访香港养老院
发布时间:2024-12-21

  九龙半岛的深水埗一带,是香港低收入人士普遍居住区。这里街道陈旧,充斥着各类小商贩和传统行业,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的经济腾飞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太多痕迹。走在老旧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拄拐杖、坐轮椅的老人,以及大大小小各类公立、私营安老院社招牌。

  香港人口的老龄化在深水埗区便可见一斑。数据显示,香港现有65岁及以上长者约120万,占总人口的14%。2066年,长者人数预计将达到260万,意味着届时每三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位长者。

  面对日渐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长者安老服务在香港应运而生。对于体健长者,特区政府致力提供“积极乐颐年”和“老有所为”的环境;对于较体弱长者,则须按不同程度身体需要,提供所需的支援。

  按照长者护理需要程度由低到高,香港的养老机构可分为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据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2015年统计,目前香港有各类养老院舍共有925家,提供73595个宿位。其中不受政府资助的私人养老院占一半以上,达547家,提供的宿位达到50315个。

  香港年龄达65岁以上的长者,通过特区政府“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每月只需支付1506至2000元港元的护理费即可入住政府指定的养老院社。但因申请人数众多,床位供不应求,排队时间通常需要3年左右。因此,很多长者转为选择私营安老院。而经营上自负盈亏的私营安老院社,收费在每月5000至20000港元不等。

  位于深水埗福耀大厦的“仁爱老人院”已成立12年,经过了两次装修,目前住着30多位长者,连院长在内共有9名工作人员,这是香港私人养老院社中的常见规模。

  “仁爱老人院”的院长梁美莲今年不到50岁,在对养老院的运营模式有所了解后,凭借丰富的护工和管理经验,开办了自己的私营养老院。

  走进这家养老院,可以看到,400平米的一层楼中,30余个床位用木板隔开,每个“房间”大约四平方米,只能摆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间隔用的木板墙上挂着两三件衣物,有的也挂着家人的合影。长者在这个巴掌大的空间里看书、看报、听广播,各行其是,很少交流。

  入住“仁爱老人院”的长者年龄跨度很大,最年轻的66岁,年龄最大有102岁。“仁爱老人院”根据长者身体状况,每月护理收费在5000至13000港元不等。根据特区政府综援计划,65岁以上的长者可领取每月2660至4810港元不等的补贴,加上2012年增设的“长者生活津贴”2200元,很多老人入住养老院无需动用额外开支。

  据梁院长介绍,入住的长者大部分为独居长者,也有的因为儿女工作较忙,委托养老院照顾。66岁的张仁声早年离异后去柬埔寨打拼,与子女关系疏远,去年因身体大面积中风回港治疗,并选择只身入住养老院。

  “等我身体养好了肯定要回柬埔寨的,这里太小了。”狭窄的居住环境和疏离的人际关系,让张仁声把这里只当作一个短暂的驿站,他时刻准备着回到柬埔寨自己的独身生活。

  与拥有健全行动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张仁声不同,大多数长者因为独居或年事已高,养老院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

  住在养老院,护工就是与长者朝夕相处的“家人”。根据香港法律规定,老人院每位护工最多只能照顾四位长者,并且必须为社会福利署注册的护士、保健员和护理员。仁爱养老院里总共有八位护工,他们每天的工作细碎而繁琐,不仅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还得处理简单的医药护理。

  老人院的清晨到来得格外早。由于老人大多睡眠质量比较差,护工每天早晨六点就开始为老人准备早饭。雷竞技APP官网上午护工需要帮助长者洗澡,男女各隔天洗一次,很多身体衰弱的老人瘦弱无助如同婴儿,很多时候要靠两位护工抱上抱下,才能洗个澡。

  除了早中晚饭,养老院还提供下午茶,每天定点准时开饭,饭菜一般是一荤一素,有时也提供甜点。对于一些没有行动力的老人,护工要协助长者完成进食。

  养老院与社会很多慈善机构建立联系,保持互动,每周二、四、六的下午,会有义工团体来看望老人,带领他们做运动、折纸、种植物等等。到晚上八点半,安老院统一关灯,一天就这样结束。这种生活一年365天在安老院重复上演,每天如此,包括春节。长者和护工,渐渐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照顾长者始终不是易事,私营养老院本身的生存也面临诸多困境。“仁爱老人院”的梁院长说,作为私营的养老院,不享受政府的补助或津贴,日益增长的租金和物价让养老院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其次,养老院的工作因上班时间长、收入低、消耗体力大等,面临人手短缺的困境;此外,长者家属有时会不信任养老院,如何处理与长者的家庭关系,也是他们很头疼的事。

  面对护工人手短缺的问题,特区政府在2015年推出并实施了养老院护工“先聘用后培训”的先导计划,招募青年人在安老院舍做护理工作,以满足护理人力需求。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特区政府将实施“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即增加约9000个安老服务名额及约8000个康复服务名额以及1000个护工培训名额等。

  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新闻发言人江楚淇表示,特区政府对养老院舍的服务质量非常重视,从2016-17年度开始,特区政府将陆续把1200个目前在“改善买位计划”下的甲二级别宿位提升为甲一级别宿位。另一方面,政府将重组和合并其“安老院牌照事务处”及“残疾人士院舍牌照事务处”,并增加人手,全面加强对这两类院舍的巡查和监管。

  此外,面对养老院宿位紧张的趋势,特区政府也在通过财政投入解决困境。据社会福利署新闻处介绍,特区政府在2016-17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增拨约1700万港元经常性拨款,增加约160个资助日间护理名额,以及约7000万港元,增加320个资助养老宿位。

  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香港,如何兑现老有所依的社会需求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社会政策和安老服务的逐渐完善下,安老院社或许可以成为老人真正的“家”。(周雪婷 郭启晨)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