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环境是人们养生的氧吧,也是人们养心的乐园。在日本,森林养生已经发展为“森林医学”;在德国,森林疗养基地也都变成了“森林医院”而我国,虽然说森林养生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猛,在当下,“森林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养生方式,一种新兴的健康产业。
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以及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发布了很多支持我鼓励发展森林康养的政策文件:
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到2020年,各类林业旅游景区数量达到9000处,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处,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5-10个。
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200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
推进集体林业多种经营。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以生产绿色生态林产品为导向,支持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等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森林生物质能源、森林生物制药、森林新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新兴产业。
全国选择30个左右作为首批国家建设试点。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森林环境、休闲养生等资源,积极引入森林康养、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模式,大力探索培育发展森林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新业态,拓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发展空间,促进生态经济对小镇经济的提质升级,提升小镇独特竞争力。
要在开展一般性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各有侧重的森林养生服务,特别是要结合中老年人的多样化养生需求,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雷竞技APP系,使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人们的养生天堂。要加强森林体验(馆)中心、森林养生(馆)中心、森林浴场、解说步道、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把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作为森林旅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谋划,积极推进,以抓好、抓实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建设为切入口,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大众对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的多样化需求。
到2020年,示范性森林城市达到200个、森林小镇达到1000个、森林公园等达到10000个,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疗养康复场所。
森林养生基地应是以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森林养生项目,以促进游客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目的,满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特定区域。
1)保健型。这种产品类型是通过优美的景观达到放松、愉悦的效果,以静态洗涤心灵,道法自然。例如:森林景观、森林音乐、森林温泉等。
2)康复型。森林对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空气负离子养生馆、植物精气养生馆、森林心里咨询室。
3)运动型。通过各种适合在森林中的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如:慢跑、散步、登山、耕作。
4)文化型雷竞技APP。通过文化体验来修身养性,以实现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舒适。如:禅修、冥想、品茶、太极、瑜伽、养生操等。
5)饮食型。根据食材的高品质、高药用价值制定饮食,达到养生的效果。如:有机食品、药用食材。
2)区位及外部交通:基地建设要交通便捷,与矿山、交通主干道、机场、工业区等相距5公里以上。
3)森林资源质量:基地内陆地森林覆盖率要大于60%,基地及其毗邻区域的森林总面积不小于400公顷。植被状况良好,动植物种类丰富,物种的生境类型多样,自然与人文资源相对集中,品质较高。
4)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从水质、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等方面做了规定;生态环境要求生态系统的原生状态保持完整,特色鲜明,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
5)设施与服务质量:从住宿、餐饮、导览标识、污水处理、安全、医疗、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
森林小镇有以下三个特色,即绿色作为底色,产业为基色,文化为原色,这也成为建设森林小镇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
1)生态底色:构建良好生态屏障。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森林小镇建设要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开展镇村建设、整治,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湖,塑造小镇典型风貌。
2)产业基色:厚植特色产业优势。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看,森林小镇既推动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又成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践行者和探索者。
3)文化原色:彰显小镇文化底蕴。森林小镇文化体系的“底色”是生态文化,再结合区域特点,融入民族等多样文化。要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小镇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