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腾冲市广袤林区,深切感受广大林农对草果、茶果、石斛、重楼、畜禽喜迎丰收的喜悦。
“腾冲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生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林下处处是“黄金”的绿色传奇,实现了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林业经济发展面积达64.21万亩,综合产值实现12.13亿元,产业农民人均增收1650元以上。”该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腾冲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林情,按照不砍树照样能致富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多功能森林理论、博弈理论、木桶理论、优势互补理论、利益驱动理论等指导下,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模、效益、潜力、林农的意愿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编制了腾冲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实施步骤,采取林药、林牧、林驯、林茶、林游5种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林下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共发展石斛、草果、重楼、续断、草乌、桔梗、龙胆草、红花等林下药材,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建成了石斛仿野生种植及中草药种植基地1个;稳步推进林下生态养殖,建成腾冲独龙牛源种、扩繁基地1个,黄牛等生态养殖基地1个,开展豪猪、竹鼠、野猪等野生动物驯养及雷竞技APP牛、羊、鸡、蜜蜂、胡蜂等雷竞技APP林下养殖22161户,年产量达28万头(只、羽、窝);大力发展野猪、豪猪、竹鼠、穿山甲、梅花鹿、鸵鸟、蛇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企业达44个;广大农户在林业部门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以及茶叶生产龙头企业的帮助下,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林茶套种模式10.09万亩;大力开发森林公园、林下庄园、林家乐等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林下产品采集规模31.6万亩,从业人员达5.8万人。去年共接待森林旅游及康养58万人次,实现产值2.41亿元。
“云南斛健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采用“公司+科研院校+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专业从事石斛及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经营等全产业链于一体,如今引领了全市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采集业和森林休闲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公司董事长赵孝华自豪地介绍。
产业要发展,需要“龙头”带。腾冲市大力鼓励农户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林农从一家一户的“松散型”发展模式向“公司+基地+农户”集约化模式转变,对专业化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示范带动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该公司建立林下种植基地面积达4500亩,拥有石斛系列产品加工厂1个雷竞技APP。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季节性用工约7000人次,工时7.2万个,实现群众直接收入560万元以上,其中有300户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
发展林下经济,林农最需要的是政策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示范带动和抵御市场风险。
为解除林农们的后顾之忧,腾冲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充分结合实际,制定了《腾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全市林下经济建设。全市林业、农业、畜牧、水务、供销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申报、建设和管理林下种植养殖项目,让林下种植养殖业成为了支撑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公众重要产业。
采取“南北中部一品一特色”“合作社(公司)+基地+林农”模式,在北部重点林区培育石斛、天麻、草果、滇重楼、野生食用菌等“腾药”种植基地、“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保育”试验基地;依托“腾冲市黄泥坡茶叶专业合作社”“腾冲市蒲川林业养蜂专业合作社”大力指导南部五乡镇发展林茶、林菌、林禽、林蜂等产业;依托“宝峰鹿业有限责任公司”“黄家寨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农专业合作社,鼓励北部乡镇规模化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在腾越镇、中和镇等中部重点乡镇建成了林下资源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同时,还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优势,合理利用森林生态景观、自然文化环境和林下无公害产品,并结合腾冲全域旅游规划,建设林家乐、森林人家、林下经济庄园、森林公园等,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疗养产业,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设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和森林博物馆建设,重点打造高黎贡山、火山热海、来凤山、瑯琊山、腾冲红花油茶、银杏等森林观光旅游区,全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旅游精品景区。
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举办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为抓手,不断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林下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近五年来,共举办全市林下经济发展培训17期,培训人员850人次,指导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种植、管护2141次,指导群众2.46万人次,逐步提高了群众生产技术水平。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除实施好已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外,还整合现代农业项目、富民兴边项目等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和金融部门协调,采取林权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信誉担保贷款等方式融资发展林下经济,同时还努力向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争取到贴息贷款10598.9万元,贴息资金达463.66万元。实施经济林木权证登记制度,拓展林业融资渠道,共登记林木权面积3966亩,89宗,58户;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契机,以“林场+企业+社会+生态”的方式与6家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发展资金1.4亿元,进一步盘活了国有森林资源。
一幕幕“绿色的话剧”正在上演,一颗颗“林下金种子”正遍地发芽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正分享着“生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红利”。(通讯员 张庆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