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老年人的健康保障被多次提及。
会议指出,今年,国家卫健委将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其中,重点加强老年人健康保障,实施老年心理关爱、口腔健康、营养改善、痴呆防治四项行动,加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此外,在做好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工作中,提到要“持续强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进一步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体系。”
奥一新闻梳理发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国家卫健委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的顶层设计方面,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雷竞技APP、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此外,国家卫健委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13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在全国1672个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建档立卡失能贫困老年人照护工作,通过扎实服务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目前,已经探索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等4种服务模式。
此前,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乡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此,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提及,2022年,国家卫健委会同民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控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要积极拓展医养结合功能,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2016年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民政部组织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遴选确定了北京市东城区等两批90个国家级试点单位。自此,全国各地都在绘制“医养结合”区域规划图。在实际推广中,医养结合监管主体涉及多个部门,分工既有交叉也有重叠,在健全协作机制、合理调配资源、促成发展合力上仍存挑战。
多年过去,在探索中前进的“医养结合”成效初现。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这些经验或许能一窥这一模式未来的破局之策与发展方向。
多部门协同合作,将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落地与实施。广东省广州市通过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整合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部门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制度。
在投入机制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拓宽投融资渠道是主要的有效手段。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年安排财政资金1721万元,为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发放一次性建设和运营补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投入财政资金440万元,在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吉林省长春市确定25家居家失能人员照护服务定点机构,将生活照料类、医疗护理类的18项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浙江省嘉兴市健全筹资机制、服务项目、待遇保障等,2017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累计支付6.23亿元,惠及4.52万名失能老年人;河北省制定金融支持医养结合项目方案,为有融资需求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惠贷款24.85亿元。山东省设立医养健康产业基金,2018年以来,基金累计投资77.4亿元,带动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领域社会投资307.97亿元。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公建民营”“PPP融资”等模式,以项目和产业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建设了一批集医疗、养老、休闲于一体的医养综合体。
此外,“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需要更多元化的形式来提供养老供给。云南省昆明市鼓励医疗资源富裕的医疗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把闲置床位按规定改造为养老床位;青海省西宁市发挥中医“名医工作室”“国医堂”作用,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养老机构。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会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奥一新闻将持续关注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与体系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