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雷竞技APP晚年病人病愈看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1-19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形态、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如身体的老化表现在白发、视力下降、听力减退,体力的减退,使行动迟缓。精神的老化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衰退、健忘、反应能力低下、懒散、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个体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平衡失调出现的营养吸收差,能量储备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变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多种疾病并存,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住院期间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

  (1)老雷竞技APP年病人的心理特点①性格孤独、固执、自尊心强;②消极、焦虑、绝望;③适应环境和自理能力低下;④猜疑、幼稚心理;⑤依赖性增强等。

雷竞技APP晚年病人病愈看护十篇

  (2)特殊要求,在安排病房时,要给予适当的照顾,一般3~4人为宜,病友过少不利于老年病人的情感交流,过多则环境嘈杂,病员变动大,探视人员多,易刺激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为老人营造一个清新、优雅、舒适的环境是每个病人渴望的心理要求,由于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活动的空间只限于疗区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措施,留出一个房间做为活动室,给那些生活自理者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同时规定病室被褥定期凉晒,使床铺干燥柔软,被褥如有污渍随时更换,病室每日通风2次,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周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由护理员和护士给剪指甲,洗头各1次,保证热水的供应,从而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3)尽可能做到专人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要求,帮助照料他们住院期间的生活,在与老年人的交谈中,尊重、理解老年病人的疾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护士的行动、神色、语言中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消除不良情绪。

  (4)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活动对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喜欢别人尊敬他们,不喜欢直呼其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职业、职称、学识、经历、年龄给予尊称。努力创造与患者心灵沟通的条件,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勤交谈、多关心,细心观察病人的兴趣爱好,根据老年人不同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5)护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由于老年人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注射较多,血管多数造成破坏,使静脉注射困难,只有做到一针见血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老年人往往因为牙齿松动脱落,消化能力差和对营养知识的缺乏,而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血脂过高、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不利于治疗和身体恢复。所以护士应多了解病人饮食问题,对不同种疾病应配给不同饮食,如血脂高病人,易食低胆固醇的食物。每天吃一杯半的燕麦,就可使“坏”胆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水果蔬菜易食:四季豆、苹果、桃子、瓜类、菇类、海带、黑白木耳、紫菜等。少食动物性油脂,多食植物油,如橄榄油可使患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降低25%,以花生油为主的饮食,也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6%~20%。也可食玉米油、葵花子油、色拉油等。另外,多食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和保健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综合症的病人。每天喝二杯豆奶,科学家研究显示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70%,由此可见,向病人家属宣传合理饮食对防病治病起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大多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还会因为来到医院环境发生变化,加上进行的各种治疗因素,出现睡眠过多,睡眠不足和睡眠混乱,长期失眠,还会对失眠药形成依赖性。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病房统一作息制度,一切治疗和检查尽量在日间进行,巡视病房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床铺干净平整,病房内空气新鲜。被盖厚薄适宜,防止蚊虫叮咬,冬天注意室内保暖,夏天保持通风,室温20~23℃为宜。努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来促进病人入睡,如消除或减轻疼痛感,给予止痛剂和安眠药,安慰开导病人解除思想负担,经常失眠者,可废除白天小睡,做疗养体操。如入睡前搓热双手按压涌泉穴200下,鼓励病人白天参加中等程度的运动、睡前处于半饱状态、排空小便、放松裤腰带、温水浸泡双脚,这样有助于入睡。同时让病人认识到,每个人会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工作程度、思想负担不同,所需的睡眠时间不一样。一般以睡醒后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而不是以睡眠的时间来衡量。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碍,我们应为其创造一些必备的康复措施。因为老年人实施康复的目标就是使其躯体和心理障碍得到改善,日常活动得到相对自理,晚年生存质量能高一些,消除或减轻老年人的身心障碍,从而能使老年人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老年病人存在很多需要康复处理的功能障碍,既可以是老年性疾病的结果(即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也可以是功能退化的结果(骨质疏松症、尿失禁、老年痴呆症等)。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明显增多,但生活质量不高。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死亡率高、残疾率高,以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其中,老年期精神障碍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为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许多老年病通过康复治疗,症状得到了缓解,功能得到了恢复。在发达国家,康复医疗早已成为老年病处理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我们尝试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融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院自2007年1月开设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主要收治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衰退期、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血管性痴呆)、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这类患者共同特点是因精神障碍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法照料,需长期治疗和专业护理。

  病房工作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组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由医生对患者整体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和诊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以解决患者的需要为工作目的,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保证病情相对稳定。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患者的身心护理上。康复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各项功能得以维持和改善,防止功能下降。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需针对患者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进行维持治疗,同时针对精神行为异常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老年人体弱多病,随年龄的增长,生理性老化的出现,各种脏器功能衰退,尤其是重要脏器(如心、肺、脑、肝、肾等)代偿功能的显著减退,个体差异大,因此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效反应等诸多方面均发生变化,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往往在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时即出现药物副反应,如锥体外系副作用、性低血压、过度镇静、认知功能损害、胃肠道副作用、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合理、安全用药是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的基本原则。

  无陪伴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医疗护理的整体护理。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信念,专业的医学知识,规范的技术操作是专业护理的特点。众所周知,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老年病人,由于“空巢现象”及晚年患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更加孤独空虚,因此更需要他人的关爱[2]。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有一批致力于老年病康复事业的优秀护理人员,他们用自己体贴入微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关心和服务于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在掌握临床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先进的现代护理模式,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与病人交流、沟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护理病人身上,与病人建立了友好、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给病人全面的、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康复治疗是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特色治疗。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也随之增多。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等一直困扰着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也将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痴呆症指的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患者的记忆及智力进行性退化,部分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无特效疗法,需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共同改善痴呆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及延缓其病情的发展。而康复医学强调疾病的功能障碍改善,训练患者利用潜在能力、残存功能或应用各种辅助设备以达到最有利的状态。康复治疗不容忽视,无论是对老年人自己,还是对其家庭,亦或社会,老年痴呆的康复已成为临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复疗法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理改变,但对本病的改善起着一定的作用,能够延缓它的进程[3]。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放松性运动疗法、文娱疗法、音乐疗法等。我们积极尝试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努力寻找能够改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学习,我院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已经形成了一套医疗护理和康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改善了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保障。我们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老年病治疗事业一定能开创新局面,使老年病患者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也可称为老年护理中心或之家,或老年护理康复中心。多为平房结构,为单人单间或双人单间模式。每个房间的设置类似于医院的病房,房内每张床的高低可调节,床垫以减少褥疮形成的软垫、水垫或气垫为主。床头有氧气接口以及连接护士站的按铃。不少老年痴呆患者的床垫和轮椅垫还带有压力感应器,一旦患者离开床铺或轮椅,感应器就会鸣叫引起看护者的注意,从而防止由痴呆神志不清所导致的磕碰或跌倒。

  通常,居住于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多为因身体或精神性(如老年痴呆等)因素而失去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的慢性疾病患者。这些人需要每天24小时的看护。老年护理院(中心)除了有像老年公寓和老年助理院(中心)一样的人员配置外,还设有护士站和康复治疗室来为院内病人(居住者)提供疾病的监护和康复治疗。

  每个老年护理院(中心)的护士站都会为每个病人(居住者)建立病历,护士会每天监测这些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记录在病人的病历内。一般护士站的护士包括注册护士(RN,需四年本科毕业),操作护士(LPN,两年社区学院毕业即可)和护理员(CNA,高中毕业,要通过CNA笔试和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如怎样帮助病人翻身,怎样搬运病人等)。护理院有定点的家庭全科医生。这些医生在当地有自己的诊所,一般会每个月到护理院来巡视一次,平时如需要,护士可以打电话要求医生过来或委派一个护理医生(Nursing Practitioner)过来。在护士站内,护士的职责是负责监护和记录每个病人(居住者)的病情,与医生交流和通报病情,完成医生的医嘱,分发药物,服侍病人服药等。而护理员的职责是帮助病人(居住者)更换尿布,擦洗身体,帮助起床、穿衣、梳理头发、剪手脚指甲,提醒和推送病人(居住者)去餐厅用餐及参加院内各种娱乐活动、到康复室锻炼或户外享受阳光等。

  康复治疗训练室是老年护理院的一大特色,亦是笔者从事老年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在大的护理院会有常驻的物理治疗师、功能治疗师,偶尔亦有言语治疗师。而小的护理院则会和专业的康复治疗公司签合同,有需要时,这些公司的相关治疗师就会到有要求的护理院去提供相关的老年康复评估、诊断、治疗和预防。老年康复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活能力,尽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和对家庭及社会的依赖。

  正因为老年护理院能提供老年康复治疗,所以老年护理院是不少老年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的一个过渡性康复治疗场所。如骨折术后或中风后的这些老年病人到护理院接受一定时间(一到数月)的康复治疗后,再根据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回到以前的居住地(如独立房屋、老年公寓),还是继续留在老年护理院长期居住。

  对于长期居住于护理院的老年人,护理院会提供料理生活、病情监护和老人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等服务。此外,院内的康复治疗师(主要是物理治疗师)还会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功能评估,以决定他们之中是否有人需要康复干预。如确有需要,这些老年人又会重新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治疗。

  这是集上述各种老年人居住模式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区。在这种社区内,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生活能力、个人意愿,选择社区内不同的居住环境(独居,公寓,助理院,甚至护理院)。通常,老年人移居到一处新的居住环境时,他们常会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出现沮丧、焦虑、抑郁、失眠等现象。而在老年人聚居社区内生活的老年人,已对社区内的环境有所了解和熟悉,所以相对来说,他们对社区内的环境转换就更能够适应。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4],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病情缓慢进展,女性较男性多见。病理改变有弥漫性的脑萎缩、神经细胞变性及特征性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早期出现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患者经常丢三拉四、找不到东西、记不住别人的姓名或数字等,逐渐加重为概括、判断、推理及计算能力等智能的全面减退,并在此基础上伴感淡漠或欣快、片断的幻觉妄想、高级意向减退、低级意向亢进,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可伴有失语、失认及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在5~10年后逐渐恶化死于各种并发症。

  康复护理[5]是指在康复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综合运用护理理论和康复技术,帮助康复对象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专业化护理。康复护理内容[6]:①继发性残障的预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②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③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有关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使患者具备自我护理能力;④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的目的[2]是延缓和阻止痴呆的进展,减轻痴呆严重程度和改善认知功能、抑制痴呆病理改变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寿命。

  国内外学者采取多种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3.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饮食,大小便,生活起居,个人卫生,身体的移动等动作[7]。

  张彩华、徐奕等[8]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计了序贯护理训练模块进行训练。序贯护理包括4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自理能力;第二模块是行走能力;第三模块是平衡能力锻炼;第四模块是生活处理能力。经过6个月的训练,得出序贯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适应能力及协调性,体力活动明显增加,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减到最低。

  王颖[9]对40 例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4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她得出的结果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程,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徐红[10]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要依据痴呆的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对轻度患者,鼓励其自己完成日常生活和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对中重度患者,训练过程中强调尽量让患者自己完成,护理人员应给予帮助、也可适当的协助完成,尽可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时动作应简单到复杂,强度应从弱到强,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范秀娟[11]对66 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得出:训练后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比较明显,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也有统计学意义,总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得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朱红霞,张彩华[12]通过对85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9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得出:轻度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中度患者无明显好转但也无恶化。

  3.2认知功能训练 包括定向、思维、记忆等的训练 康海华、马莉[13]对3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予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及缅怀训练,训练4 w后进行自身对照,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维持并一定程度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水平。

  伍力,王燕,余发春等[14]对3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智力训练(下棋、拼图、认字、写字、读报等);瞬时记忆训练(强化日期、时间、重复电话号码);推理能力训练(一年有多少天、简单算数运算)。得出,目前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效果不佳时,开展认知功能训练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方法。

  陈玉花[15]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智能康复训练:包括 ①顺序记忆训练;②瞬时记忆训练;③短时记忆训练;④智力锻炼。她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训练越早效果越显著,早期明显诊断就应该进行效果最好。

  李红梅[16]对50例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鲍蕾,何敏慧[17]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早期识别认知障碍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认知功能训练和护理,尽可能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进展。

  3.3娱乐活动 听音乐、做游戏、唱歌、讲故事、集体舞、老歌回放、钓鱼、套圈等。古秀容、丁佑萍[18]将40例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研究组辅以为期3个月的音乐体育活动、文化学习、种植和饲养小动物等娱乐活动。结果显示对痴呆症状有所改善和延缓, 其作用得到肯定。

  郑福妹[19]认为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宣泄内心情感。吸引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大脑的智力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3.4运动干预 林晓莉、王君俏[3]等对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小组运动锻炼,包括坐位运动,颈部运动训练,上肢运动训练,腰部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运动训练等。她们通过痴呆心境量表的统计,表明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境状况,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梁月冰、黎雪松、邓瑞娟[20]等对8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计划的进行体能训练。体疗室内设有站立器、步行器、固定的脚踏车、扭腰器、手拉器,跑步机、按摩床等。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锻炼,以帮助他们减少肢体关节僵硬及退行性变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3.5心理护理 王丽萍[21]对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尊敬老人,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非原则之事,尽力满足其要求。同时鼓励家人及亲人关心老人,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掌握每个老人的心理变化,因人施护,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达到良好的效果。

  杜滨、陈丽娜等[22]对3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方法,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护理计划中,给予患者更多的重视和关怀,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3.6综合康复护理 任宪芳[23]对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健康教育、作业疗法、心理健康、生活技能训练等。得出的结论是:综合康复技能训练,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都是有利的, 是值得推广的。

  袁燕、邢红霞雷竞技APP、李静[24]对2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方法包括强化心理护理、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生活能力训练、体能训练及认知训练。

  4.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25](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DL量表共有20项,包括行走、穿衣、洗澡等。评分标准为每项1~4分,1分为自己完全可以做,4分为自己根本无法完成。标准分值在20~80分,得分20分者完全正确,>

  20分开始出现功能下降,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得80分者最差。

  4.2改良 Barthel指数[26] Barthel指数是1965年由美国Barthel发表,是用来测量个体基本生活能力的工具。Barthel指数包括饮食、大小便控制、个人卫生、生活起居等10项内容。标准分0~100分,5分为1个等级,分值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差,0分最差,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0分为满分,生活完全自理。0~20分生活完全靠他人照料;21~40分生活重度依赖;41~60分生活中度依赖;>

  60分生活部分依赖。

  4.3简易智力状态量表[2](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量表,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MMSE共有时间、空间、简单的算术等30个项目,每项得分是0分和1分。标准分是0~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评价标准:0分无自知力,得分≤9分者重度认知功能缺损,10~16分中度认知功能缺损,17~24分轻度认知功能缺损。

  4.4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2] HDS-R由日本学者长谷川和夫编制于1974年,量表的主要用途是在老人或可疑痴呆人群中筛选出可能有痴呆的对象,80年代引入我国。总分在0~32.5分,

  4.5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2] 该量表是目前常用于对阿尔茨海默患者痴呆程度评定的量表,对患者的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的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等17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分值为0分、0.5分、1分、2分、3分5个级差。评定标准为0~51分,0分为无痴呆,得分越高痴呆症状越严重。

  4.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7]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最普遍使用于有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程度的评定表。该量表共24项,每项0~4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总分0~8分没有抑郁症状,总分>

  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症患者。

  4.7中文版痴呆心境评估量表(Dementia Mood Assessment Scale DMAS)[28] 此量表包含17个条目,用于评定心境,最高得分是102,得分越高,表明心境越恶劣。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6,1代表在正常范围内,此量表是针对痴呆人群的,而且包含较好的心理测量部分,所以经常用于痴呆心境的测量。

  4.8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QOL-AD)[29] 由Logsdon等编制,一共有13个项,包括生理、心理、生活、家庭、经济等13个方面的内容。用于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目前生活质量的评定。目前已被许多国家使用,现被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适合中文使用的修订,原量表内容保持不变的,13个项目采用5分计分法,标准分值为13~65分,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好,5分表示很好。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主要集中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音乐治疗、运动训练、心理护理等,国外还有灯光疗法,但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干预效果的评价,多局限于MMSE、HDS、CDR和ADL等客观能力指标,较少关注患者的情绪(HAMD),心境(DMAS),生活质量(QOL-AD)。近来有的研究也注意到了患者的情绪、心境等问题,但研究的方法不够严谨,缺少随机对照,仅仅为自身前后对比。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呈现大脑皮层的全面衰退,患者本身具有的各种能力逐渐下降,而且是不可逆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护理模式。HABILITATION模式是美国近年用于对痴呆患者进行专业护理的,这一模式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根本的治疗和护理并不是去复建和恢复痴呆患者已经失去的功能,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现有的潜能,尽可能的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

  近几年,国内逐渐开始采取综合康复干预方案,综合康复技能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单项康复干预,可提高轻中度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轻中度A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 但由于工作量大、时间长,难度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我们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同时需要得到全社会共同支持,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活动氛围,最终达到改善痴呆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2]马永兴,俞卓伟.现代痴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97-403.

  [3]林晓莉,王君俏.老年期痴呆患者实行小组活动套餐项目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2011,46(9):875-876.

  [4]胡佩诚.宁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2-123.

  [5]黄永禧.王宁华.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7.

  [7]沈珍华.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增刊2):181-184.

  [8]序贯护理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30-33.

  [9]王颖.康复护理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77-78.

  [10]徐红.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处理能力与认知功能的训练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705-3106.

  [11]范秀娟.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5):129-130.

  [12]朱红霞,张彩华.日常生活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自理能力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3):33-35.

  [13]康海华,马莉.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8,15(9):33-35.

  [14]伍力,王燕,余发春,等.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2-1794.

  [16]李红梅.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90-91.

  [17]鲍蕾,何敏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增刊2):243-246

  [18]古秀容,丁佑萍.行为疗法对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康复疗效[J].当代护士,2008,3(专科版):35-36.

  [19]郑福妹.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探讨[J].当代医学,2008,6:105-106.

  [20]梁月冰,黎雪松,邓瑞娟,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11):1-3.

  [22]杜滨,陈丽娜,等.人文护理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0-12.

  [23]任宪芳.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8,6(专科版):51-52.

  [24]袁燕,邢红霞,李静.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心理行为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5.

  [25]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

  [26]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03.

  [2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59.

  当前,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加之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许多老年人的身心感受到源自各方面的压力,较易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患精神分裂症的老年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对老年人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获得普遍关注,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十分注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的康复护理方法。现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08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08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0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33例,年龄(68.3±5.1)岁,病程(33.6±12.3)年,入组之初患者的NOSIE总分为(129.41±21.32)分;对照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7.9±5.7)岁,病程(35.4±8.1)年,入组之初的NOSIE总分为(128.09±24.78)分。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NOSIE总分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的护理观察期均为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患者大多只是存在精神病症状,生活行为没有缺失,但是如果缺乏指导,患者可能不能正确自理,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主要从衣、食、住、行方面入手,引导患者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自觉整理床铺,日常个人卫生要处理好,衣着要整洁、正常,餐前或服药前要洗手,就餐时要坐到指定的位置上等,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宣教规范生

  活行为,护理人员有必要亲身示范,让患者跟着重复动作,以令其掌握动作或操作要领。动手能力强的患者引导其定期参病区的公共活动,例如大扫除,修剪花草等,以增强其责任心。(2)训练其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行为。学习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思维,使其思想逐渐进入正常的思考轨道。所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患者进行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活动,由医生或者患者中思维比较清晰的患者主持学习活动,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供大家讨论,而康复护理人员也要定期与患者组织座谈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所提出的生活疑问进行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每月或者每2周举行一次健康讲座,主讲精神卫生知识和常识,定期出版一些健康教育宣传册,发给每位患者并要求患者认线)自知力恢复训练。每隔一段时间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疾病宣教,向患者灌输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同时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4)训练社交技能。主要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交往,例如:见面要问好,分别要道别、做错事要道歉以及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请求别人帮助等,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之间的交往,一旦发现问题,要作出处理,护理人员也可以与患者多交流,开解有心结的患者,积极的交往能够令患者心情开朗,有利用其康复[2]。(5)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病区要设立一些文体娱乐室,例如室、图书室、观影室、兵乓球室等,以供患者闲时去消遣。以利于患者的娱乐及体育能力的康复。(6)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为了训练及恢复患者的职业能力,病区专门设置了一些劳动技能训练室,例如手工作坊、缝纫室、种植园地、物件分类室等,让患者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为将来回归社会作准备。

  采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专用的观察量表,评分包括6个大项。由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入组初与入院6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定。

  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两组分别护理半年,NOSIE评分结果表1显示:通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观察,观察组总共有量表总分、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激惹、个人整洁、抑郁表现、精神病表现、迟缓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改善(P

  精神分裂症属于迁延性疾病,病程进展通常分为急性期与恢复期[4-5]。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其精神状态比较稳定,可能仍然存在部分人格改变或者阴性症状,加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存在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焦虑、幻想症、恐惧、自卑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为长期住院,人际交往、性格、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这会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精神负担,产生自卑、孤僻等问题,单纯地给予药物很难达到康复效果,而给予康复护理,在病区内为患者提供一些工疗、娱疗、体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恢复或者发展患者的生活技能、交际技能以及社会技能等,帮助患者康复[7]。本组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生活行为护理指导、训练习能力及规范其习行为、自知力恢复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共有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有效改善(P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196.

  [2] 黄世伟,刘建伟,张献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62-1063.

  [3] 张荣芹,赵桂娟,许艳芬.浅谈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16):73-74.

  [4] 王萍,朱孔美,梁家国,等.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测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233.

  [5] 温全胜,陈扎生,张传福.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30-131.

  [6] 冯辉,杨佩娣,曹新妹.交流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9,9(3):14-16.

  方法:在康复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病人60例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对干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以及健康行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大多数病人悲观失望,恐惧惊慌、忧心忡忡等相关心理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老年脑卒中病病人效果显著,可以使病人的健康行为和心理状体有明显的改善,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我们将从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对病人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康复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病人60例,当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在74岁;所以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失语、口歪眼斜等为重要特征。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60例病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其中包括饮食、心理、运动、健康教育等相关护理措施。

  1.2.1 饮食护理。近几年来,相关临床实践证明,饮食习惯和这种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每天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的人们要比素食的人们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出好几倍[1]。老年人因为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在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的摄入情况下,更容易引发脑卒中疾病。所以,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和盐,微量元素的摄入要增强,建议病人以清淡食物为主。

  1.2.2 有氧运动。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其心脏功能得以增强,使血管内的脂肪斑的生长速度减慢,进而降低脑卒中病的发病率。老年患者作为社会当中一个特殊群体,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法,例如,室内运动、床上运动等相关运动。所以在开始阶段,护士就要告诉患者及家属运动的关键作用,消除病人紧张情绪,让病人建立早期运动的信心。护士应该在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如果在运动当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暂停运动。

  1.2.3 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做健康指导,对待病人时要做到和蔼可亲,给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护士要介绍主治医师的水平,消除病人及家属紧张情绪和担忧。与此同时,在向病人讲解这种疾病的特点时,要向患者讲述运动对机体恢复的关键作用。在用药上,护士要对病人服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用药方法和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1]。除此之外,护士还要对家属的用药进行教育,让家属学会正确给患者用药,以及监督病人用药。

  1.3 评价标准。①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护理以后的心理状况;②对健康行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③使用SF-36量表对病人生命情况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护理后,病人健康行为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活安全的常见疾病,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度12%,现在存在的脑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人有不同程度上的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所以,这就需要在整个临床过程当中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使病人的疗效得以提高。

  本文研究60例脑卒中病人采取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表明。护理干预后的负面心理类型的病人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 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老年人患病后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江苏省徐州市社会福利院2007~2012年收治的51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瘫儿童患者51例, 其中脑出血22例, 脑梗死29例;男30例, 女2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74岁, 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下肢瘫痪、失语等症状。所有患者神志清醒, 均能配合相关治疗。

  2. 1 一般护理 保证患者生活环境卫生, 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同时要给予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2. 2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因为语言或者运动能力的残疾, 常有悲观、抑郁、自卑、孤独感、爱发脾气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 通过关心与关爱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 3 语言和肢体运动康复训练 语言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是患者完成基本生活的基础, 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评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当前普遍认为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要同时进行, 国内外有很多康复训练方案[1]。具体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病程分期来选择, 个体化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经过1~6个月的康复护理, 51例患者中, 无明显疗效4例, 其余患者的语言和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 90%以上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当前三大致死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老年人又是其高发人群, 当前除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发生外, 如何有效促进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过一定时间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患者基本生活自理率达到90%以上。因此, 对于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通过心理、语言和运动等多方面进行康复护理, 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老年脑卒中近年来呈频发趋势, 越来越多老年人罹患该类疾病, 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预后生存质量, 是目前临床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疾患之一, 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是减轻患者身体及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好途径[1]。而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最好方式。构建良好运作的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 完善护理机制是帮助患者摆脱生存质量低的最有效方法。本院近年来通过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方式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5月 ~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6例。均符合我国新修订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标准[2]。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63±13)岁;对照组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住院护理, 观察组患者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 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患者出院时均给其建立一份电子档案, 记录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等信息, 所有的电子档案按统一格式建设, 以便于日后管理和检索, 电子档案安排专人管理, 定期更新老人的康复治疗情况。电子档案的记录项目一定要详细到病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等, 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略, 记录者要仔细校对每一个电子档案。在患者出院之后, 设置定期提醒机制, 就每个个体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提醒;建立一套医患之间的交流体系, 使老年人或者其家属能够定期知晓老年人康复恢复问题, 并及时采取相对应措施;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 要定期举办健康知识推广活动。

  1. 3 判断标准 康复依从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是否配合;是否按时服用药物;是否定期复诊。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

  2. 1 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配合度为89.6%、按时服用药物配合者85.1%、定期复诊配合者9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脑卒中患者多因高血压等基础病急性发作所致, 患者在面对突发病情时心态没办法及时调整, 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 特别是出院以后, 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 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 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因此对出院后的一系列康复措施配合度不高。而这些负面情绪导致的依从性不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也有一定影响, 甚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只有让患者理解出院后检查康复锻炼的意义, 才会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改善预后质量。而家庭跟进式护理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最佳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4, 5], 护理人员在家庭根据护理干预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 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 促进健康, 而且护理人员经常了解患者的思想及心理动态, 对患者的情绪恢复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配合度为89.6%、按时服用药物配合者85.1%、定期复诊配合者9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可以及时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有效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唐泓源, 杨明玉, 张黎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4(27):2841-2844.

  [2] 庞久玲, 肖红双, 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依从性及疾病转归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18):2389-2390.

  [3] 刘彩霞.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4(31):3339-3340.

  [4] 张绶玲, 于小华.护理干预对创伤脑卒中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36(1):145-146.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老年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简单来说,该病症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临床上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该病症表现为心率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能猝死,若不及时治疗或加以控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86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3-80岁,平均(69.5±5.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0.5±4.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分级运动平板试验对患者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等,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跑等。在护理人员指导与监护下进行5-10min热身运动,然后进行30min运动锻炼,最后进行5-10min恢复运动。

  组织患者家属与患者一同参与健康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运动的重要性、运动的安全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等;实施患者精神支持,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制定音乐治疗方案,2次/周,30min/次。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放松训练,调整部分系统的功能紊乱,增加血氧饱和度。

  护理人员与患者一同分析并评估其疾病的危险因素,确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的护理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测定评估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前后的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包括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护理满意度等。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比以P

  经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生活质量各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心绞痛稳定状态为(3.6±1.2),躯体活动受限程度为(35.6±6.5),心绞痛发作频率为(9.1±2.1),护理满意度为(15.8±3.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据相关研究表明[1],绝大多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使老年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传统的被动性治疗无法根治,且对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心理治疗、康复运动、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1)心理治疗[2]:优美的音乐对患者免疫功能受损起到一定的恢复和促进作用。医护人员可通过播放音乐使患者全身心放松,使大脑皮层维持在最佳状态,降低机体氧耗,使患者心率、呼吸减缓,进而环缓解心绞痛等不良症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2)康复运动[3]: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康复运动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康复运动治疗周期为24w,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峰值心率、RPP等,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早回归社会。(3)健康教育[4]:有研究显示,超过1/2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等可环节病情恶化,促进身体健康,可约占50%以上的患者并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等,知行并未统一,传统的卫生宣传并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的需要。因此,各部门相关人员应全方位了解和掌握患者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对康复运动的依雷竞技APP从性,加深对冠心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