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暮年患者的照顾雷竞技APP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2-11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组织老化变薄、弹性下降、感觉障碍等, 常会出现皮肤疼痛、瘙痒、干燥、皲裂等一些症状,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1]。因此, 临床护理中要特别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作如下报告。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5例, 其中对照组男30例, 女25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67.5±4.8)岁, 实验组男28例, 女2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8.0±5.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1 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暮年患者的照顾雷竞技APP重点十篇

  1. 2. 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2. 1 皮肤评估 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每一位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 询问患者有无皮肤溃疡史以及神经病变的症状。对于皮肤有溃疡史或者伴有感觉、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对象。

  1. 2. 2. 2 保持皮肤清洁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天用温水轻轻洗浴, 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对活动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 对皮肤干燥的患者, 清洁后涂抹羊毛脂[2]。

  1. 2. 2. 3 预防外伤 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整理床单位, 避免床单位上的碎屑、杂物等损伤患者皮肤黏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柔软衣物, 避免穿过紧的衣物。休息时, 施加防护栏, 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坠床, 活动时要限制活动力度和强度避免出现滑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增加巡视次数, 以警惕烫伤, 同时预防冻伤。

  1. 2. 2. 4 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 观察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 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者足部清洁, 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修剪指甲时避免指甲修剪的太短, 损伤足部皮肤。

  1. 2. 2. 5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向患者讲授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 教会患者基本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如果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立即处理, 以免病情严加重。

  1. 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 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加之皮肤老化等特点, 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变, 甚至会伴有皮下组织的感染和坏死。因此,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本院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和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1] 梁冬梅, 梁春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当代医学, 2010, 16(13):126-127.

  [2] 张爱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 41(12):1330-1331.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的现象也原来越严重,而人们由于缺乏对饮食结构的足够认识,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也逐年在增高[1]。目前,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也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2]。现本研究组以9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讨了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的作用及效果,并整理结果作总结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胆结石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8~87岁,平均(72.43±8.26)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1~88岁,平均(73.15±7.8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软件加以对比之后,并没有存在影响后续治疗结果的差异性意义,所以可以进行下面治疗效果的对比(P>

  0.05)。

  对照组:①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对患者肺、肾、心和肝的常规功能检查,准备好急救所需药品。②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尽可能的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③手术结束后,患者还处于昏迷状态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处于平卧位,注意保持呼吸的通畅。④术后患者清醒后,应帮助患者注意保护伤口,并协助患者时常翻身,以免由于长期的卧床姿势形成压疮。⑤术后对患者身上各种引流管仔细进行检查,如胃肠减压管、T型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有:①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宣传,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主动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认真聆听患者的忧虑,消除其紧张害怕的情绪,手术过程中需全程陪护,并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③术后,由于患者需禁食且留置胃管,所以极易缺乏营养,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也因缺乏水分易发生溃疡和口腔炎,所以护理人员需定期用生理盐水等冲洗口腔,尽量减少细菌的滋生以保持内部清洁。④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协助其制定营养的套餐,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减少或避免脂肪类食物。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术后加强锻炼,但不可急功近利,需循序渐进,防止动作过大导致伤口裂开。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疗效评判标准:①无效:经治疗护理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好转,甚至发生进一步的恶化,日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②有效:经治疗护理后,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部分临床症状消退,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改善;③显效:经治疗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无效3例,有效17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无效8例,有效2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低于观察组(P

  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1例,发生多脏器感染的0例,发生切口裂开的1例,发生腹腔感染的1例,发生心律失常的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2例,发生多脏器感染的2例,发生切口裂开的2例,发生腹腔感染的3例,发生心律失常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高于观察组(P

  目前,胆结石病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其形成原因是由于胆管系统中胆汁的一些成分如粘液物质、胆色素和胆固醇等因各种因素作用而析出凝结,进而形成结石[3]。可以形成胆结石的因素十分复杂,有像肥胖、妊娠等可逆转的后天因素,也有像基因、种族和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4]。胆结石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也成为了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5]。因此类疾病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且有较多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所以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6]。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

  结合本文上述研究结果来看,每一种治疗都需要护理工作加以有效的辅助,所以这一点对于进行胆结石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不例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来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最终不但加速临床效果的恢复,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蓝秀兰.96例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 (38):295-296.

  [2]程李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7例手术期护理体会[J].九江医学,2012, 22(4):50-52.

  [3]许士英,陈玺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2,22(3):791-792.

  [4]黄晓红,李文君.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的21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3(9):774-776.

  糖尿病作为一类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质量的高度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努力,而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也应得到关注,有必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1 老年糖尿病护理现状

  本次以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7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为92例,年龄57-76岁,这些患者多数有瘙痒症,其中伴有几类并发症的17例,这些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都康复出院。从本院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来看,护患沟通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有着较强的影响。这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年龄较大有着记忆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已经理解偏见,因而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遵医行为与护理效果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护理来说,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促使老年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进而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进而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2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良好的护患沟通需要护士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而这些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良好的促进康复的作用,换句话说,护理工作贯彻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所有细节中,而护理作用的发挥是以护患沟通作为基础的。

  首先,通过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提高护士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动关心意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自身缺乏关于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进而容易产生烦躁与悲观的消极情绪,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帮助老年患者转变不适合糖尿病康复的生活习惯,进而提高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

  其次,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避免沟通中出现的信息失真。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以及患病的原因导致其自身的躯体功能性出现衰退的特点,表现为听力下降或者反应迟钝等等情况。如护士在跟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俯下身的方式和老人交谈,对于说话声音较小的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把耳朵贴近对方嘴的方式来确保所获得信息的清晰性,同时自身讲话应调理清楚且重点突出。和老年患者进行护患沟通,其结果除了能够有效的解释问题、澄清问题外,还能够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心理调适,解决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再如,只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让老年患者或者照顾老年患者的家属确切的知道一颗药的准确服用时间与服药方法。这与护理工作的要求有着密切联系,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进行的必要支撑。

  护患沟通能够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是医院的护理人员,接收者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沟通的信息属于糖尿病护理方面的专业信息,也就是说,通过护患沟通能够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服务,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过程中,治疗作用的发挥是需要通过计划有效的引导与影响患者。沟通后以患者心理调适良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和手术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如果一次沟通涉及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要求护士做好计划安排,避免出现延误患者的其它检查和治疗等问题。3 讨 论

  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质量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中多发且常见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如治疗或护理不及时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该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命健康,引起了世界各地医疗人员的重视 [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适当的医疗护理措施能有效使该病的病死率降低,并能够延长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充分的休息,是所有医护人员对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反复强调的问题,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不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一切可对患者休息造成的影响因素,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并尽力避免。本文就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汇报如下。

  2.1 心理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都存在着绝望、焦躁、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拒绝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态度热情地对待老年患者,将医院环境、治疗措施、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详细地介绍给老年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患者的苦恼表示理解,并帮助其进行排解。耐心讲解患者不理解的问题;态度和蔼地与其沟通,语言委婉;并做到举止得体,穿着大方。

  2.2 生活护理:注意饮食护理,老年患者容易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血管硬化导致肠壁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因此在饮食上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同时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可适当采用缓泻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由护士协助完成饮食、洗脸、洗脚、大小便等,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及口腔粘膜的变化,如可用1/5000洗必泰溶液漱口;用赛肤润按摩局部皮肤,每2-3h一次;

  2.3 用药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注意测量患者脉率、心率、血压和呼吸。对于一些异常心电图变化,如房室传导受阻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医护人员要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等。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给药前护理评估,对药物的禁忌症、适用范围、用药目的进行详细的了解。

  2.4 休息护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将患者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解除患者的疲劳并恢复其体力 [2]。同时医护人员应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探视,准备好患者夜间处置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失眠的患者可适量应用药物改善睡眠。

  2.5 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今天,各大医院都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护士的工作除了常规执行医生的医嘱外,还应当对本科室患者的性格特点、生活多了解,不仅要体现出自己护士的角色,还要体现出自己晚辈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利于对患者疾病预防宣传,对疾病治疗产生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医疗工作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的基本性格特点、喜好等方面进行了解,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特点营造温馨、良好的气氛;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心中留下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了解,针对病情对患者将不良生活习惯改正做好指导,使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降低 [3]。在季节交替气温转换的时节,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是最常见的急救患者,患者由于在温差大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因此,保暖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此外,害怕孤独的心理被发现存在于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其大多数原因在于子女忙于工作,老人不敢多言,怕增加子女负担,此时医护人员不仅对患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更是对患者家属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进行善意沟通、引导和提醒,减缓其心理负担,使其辅助患者积极进行配合治疗。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有着越来越多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 [4],这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问题逐渐被全世界社会关注,对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长期反复发作,都是能够导致患者死亡的急、危、重症 [5,6]。老年患者由于较多的基础疾病,外加心理和生理双方面的因素,在院治疗期间常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和心理问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具有共通性,即大多数都有猜疑和焦躁、紧张忧虑、抗拒、绝望等心理特征。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患者具有很大危害,医护人员除了采用适当的药物来治疗患者外,还应当采取系统的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 [7],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精神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能够产生重要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当及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帮助患者锻炼肢体功能,加强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疗效,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只要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病因雷竞技APP、疾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能够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1] 刘利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护理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S2):204-205

  [2] 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

  [3] 王萍,何乃艳.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工企医刊,2013,12(6):458-459

  [4] 余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10(8):118-119

  [5] 何乃艳,王萍.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1):18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上海已经成为了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正呈几何倍增长。近年来,医院正面临着老年护理资源匮乏、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对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关怀、护理费用负担严重等问题。我科通过对半年来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分析,总结老年患者在护理中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相应的解放方案,现总结日下。 缺乏心理关爱

  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不仅要做好老年人生理上的护理,还需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患者在生理功能下降或患病时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变化。有些患者会表现为对医生的治疗产生质疑,进而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悲观厌世等情绪或发生自杀情况。护理人员在接触到此类患者时应给予足够的感情支持。要抱着对患者的同情和关爱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可以采取倾听、诉说、交谈、陪伴等多种方式关心,宽慰患者。在日常护理中以鼓励安慰患者为主,建立老年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关系,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护士应该耐心的对老年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健康宣教。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语气的轻柔,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这样能使老年患者有效而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护理费用负担严重

  在问卷调查中,老年患者普遍反映护理费用负担重。这主要是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患者需要自行雇佣护工承担一部分生活护理造成的。医院针对这一现象,新增了大量的护理岗位,提高护士床位配比。现在我科已经取消了护工,患者日常的生活护理全部由助理护士承担。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护理的整体质量。 饮食护理问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老年患者会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出现消化不良以及咀嚼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以温凉软食为主,在烹煮食材是尽量煮烂为宜,这样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咀嚼与消化。老年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宜,可在三餐之间添加一些点心,但都以量少为宜。此外,有些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怕麻烦家属而刻意少饮水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护士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应立刻阻止,同时注意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宣教,强调适量饮水的重要性。 日常基础护理

  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使老年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我们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注意温湿度适宜。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保护措施,为每个床铺配备床档,保持地面干燥。走廊中设置扶手,嘱患者扶好扶手避免摔倒。对有些不能配合的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为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如为患者定期洗头、沐浴、修剪指甲等。对一般情况良好,能够自由活动的老年患者,可提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结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必然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1]。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与鼓励他们,同时争取与老年患者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①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2]。②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③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性格与行为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3]。⑤情绪情感的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针对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经常与患者一起聊天等方式,充分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做较为深入的了解。

  ①焦虑不安,老年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常常引发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②孤独寂寞: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患者交往,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患者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患者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多疑: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患者过于谨慎小心,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往往过于关注,如出现稍微的不适,就以为自己身患严重疾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应有针对行的实施护理,①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比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②孤独寂寞:这类患者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患者在护理上要打开患者的心扉,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相处能力,帮助患者摆脱孤独寂寞[4]。③悲观恐惧:这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减轻患者悲观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④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内科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衰老,内科患者数量增加有味明显。且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不能将青年患者的护理方式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身上,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首先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其次护理人员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因患者而异、因患者疾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1]梁秀梅,李建华,中艾琳,李晓芳,方忠宇.老年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65-66.

  [2]钟玲,蒋智云,董艳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系列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1,34(15):98-99.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当今社会已日益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患者在临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已成为一个当前护理工作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

  本文共选取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制定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想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案,并调查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得出了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产生满意的效果的结论。

  本次选取的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中,共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年龄在65岁~69岁的45例,70岁~74岁的29例,75岁以上的16例。发病原因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43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13例,糖尿病8例,其他疾病2例。其中还包括2种以上疾病合并发病的患者25例。以上病例均已采用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先进仪器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上述各病例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不愿和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交流,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有些患者是离退休老干部,由于其资历高、对社会贡献大,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追捧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同时还希望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选用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从内心里抵触新医生和新护士。还有些农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担心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总是想着要提前出院,在护理过程中不予配合,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视听功能退化等原因,易出现听力下降或视力模糊。有些患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导致不能与他人沟通,出现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其面部和肢体语言的交流,造成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和患者沟通,无法分析护理效果,加大护理工作的难度;还有些患者患病后无法自由活动,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极易导致其他病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临床护理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人在心情愉悦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对于精力不足、行走不便的老年患者,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痛苦。在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感情基础保障。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积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和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对于村子孤独、忧虑和恐惧感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到患者的配合,在患者外出检查时应陪同其一起去,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还应鼓励患者亲友前来探望和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的患者,要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于此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多听轻柔的音乐等,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患者急躁易怒的心理。

  老年病人由于抵抗力减弱,引水进食少,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易引起口腔内的菌群失调,出现口臭、口腔炎、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应用生理盐水、硼酸或朵贝尔液漱口,保持口腔内清洁和湿润。做好口腔护理还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其用药的不良反应也较年青人高。因此,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正确用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通过对以上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给出了对护理效果满意的答复,护理效果满意率达97%。由此说明,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2]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3]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

  [4] 刘晓联,靳晓玉等.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与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升高[1]。其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和情感都比较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为了更好的提高对老年输液患者的服务质量,增强老年患者抵抗和治愈疾病的信心,人性化的护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下,人性化的护理已经被老年患者广泛的认可[2]。

  在老年患者输液的过程中,遵循“患者第一”的理念,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不但要在技术上对护士进行行为规范,还要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和技术水平,拓宽其服务内涵,迫使她们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不断的深造学习,不断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3]。同时使护士与老年患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2.1及时满足老年输液患者的精神需求:由于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所以往往有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易出现暴躁、焦急、心烦等心理,甚至消极的对待疾病治疗,有时可能产生厌世的心理[4]。不配合护士的工作,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遇到这样的老年输液患者,护士应体察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面带微笑并以温馨的态度进行劝慰,耐心的进行引导,与老年患者进行聊天,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消除他们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的情绪[5]。

  2.2对老年输液患者以人性化的操作:老年人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尤其是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细微的体察每位老年患者的需要,进行细微的服务,如在治疗过程中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6];在每一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气向其介绍操作的作用、意义;定时的问候和观察病情,并进行言语的鼓舞;甚至是在老年患者输液的时候盖一盖被角,灌一个暖水袋。都能体现护士对老年患者的人性化关爱,其一个语言、一个动作都能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7]。

  2.3为老年输液患者打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老年患者的心理一般都比较敏感,如果突然有环境改变,或环境比较嘈杂可能会引起其心理产生异常的变化,为缓和老年患者的情绪,在他们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应提供一个清新、舒适、温暖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烦躁。

  2.4加强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对待老年输液患者,医院应该不断完善人性化的管理体质,不但要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形象,还要注意护士的仪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服务态度,发现服务问题就应及时纠正,将护士的人性化服务落实在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推行“人性”、“温馨”的服务。并定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体现全程关怀、人性化服务的特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它要求护士要重视和尊重患者的地位和价值,以患者的权利和基本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反对“非人性化”的服务。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它号召开创有效的护理模式,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输液环境,使老年输液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到方便、满意。

  3.1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在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遵循人性化的护理,把“患者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带到工作中,规范了护士的职业形象和技术水平,大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使老年患者能对护士的工作给与充分的肯定。

  3.2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对老年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不但扩宽了其服务内涵,而且使他们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诠释,迫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增加了护士提高自我素质并投身于工作中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老年人输液的过程中,给与人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人性化护理对老年输液患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护士在老年患者输液前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老年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并配合治疗,同时也应该加强与老年输液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对老年输液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劝慰,使护理工作服务到极致,达到有效的护理目的。护士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操作技能,努力减轻老年输液患者的疼痛,最好做到一针成功,使老年输液患者能够愉快的治疗疾病,并使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把“人性化服务”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正的从老年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建立一种诚信和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真正的了解老年输液患者的需要,更好的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1] 罗佐乾,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13(9):64.

  雷竞技APP

  [2] 吴春容.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2(3):113

  [3] 王秀梅,范秋霞.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

  [4] 吴莉萍.浅谈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业.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3(17).

  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群体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充分了解、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的老年病治疗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以下特点。

  1.1艰巨性 老年患者患病的时间久、种类繁多,由于自身情况或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病的反复发作,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也比我们预期中快。这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老年患者身体指标及生理机能的下降,甚至是不能自理的患者,就进一步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难度。

  1.2福利性 由于新医改的进一步推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对于每一位老年人来说都是一项社会福利。

  1.3康复性 为了能让老年患者能更好的在生理上或是心理康复上,医护人员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来帮助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4政策性 尊敬和爱护老人是我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党和政府也提出将老年人划入加以关怀和照顾,特别是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医疗护理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重要工作。

  医学伦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学这个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在医学领域内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和社会的联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不牟取私利、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研究创新、以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能力的信赖。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患者的医护工作更要遵守严格的道德伦理学标准。

  2.1爱心 现代护理伦理学不仅强调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而且强调对患者人格的尊重,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医护道德的标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医学模式,让医疗护理人员的言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把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作为出发点,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让医护工作变得人性化。老年患者几乎都是长期或多次反复住院,各种疾病对他们的折磨以及对自己病情的过分担忧,让他们对枯燥乏味的病房生活产生了恐惧。因此,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的了解和掌握比对他们的身体变化要更加及时和准确。适时的做出积极、有效的安慰和劝导,就能进一步防止或减轻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发生。

  2.2专心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对各种疾病的反应性降低,自己不能感觉到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疾病,即使病情危重,也有很多临床症状表现不出来;而且老年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极易被延误。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在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业务能力和自身医护道德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的掌握,密切观察并及时的处理老年病的前驱症状及并发症,高度重视一切可能发生或发展的疾病病情。

  2.3恒心 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病情也由于是多个系统齐发而变得更加复杂。患者出现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丧失生活能力的较多;因为病程、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等导致的问题,让他们焦虑,甚至丧失信心。所以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给予开导,要给予人道的关怀和照顾,不急躁、厌烦、粗疏;要多接近、安慰和鼓励。要更加有毅力和恒心。在悉心为患者调理生活的同时,让他们心情愉悦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接受治疗。

  2.4虚心 老年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评价中,尤其是离退休的老干部,是非常严格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热爱医学事业的同时,要有高度的义务感、责任感来做老干部医保事业。加强自我道德培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素质,虚心学习,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要加深医患之间的了解,建立一种亲切友好、合作性的医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使老年人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1]李义庭,付丽,刘芳,等.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社会关怀政策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6,27(1):57-59.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医疗条件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但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和老年性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较严重疾病,因此随着老龄人口、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维护面临新的挑战。

  1、心理特点尽管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不愿让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其健康有重大威胁,他们易产生较强烈心理反应。通常老年人对疾病诊治的态度是宁愿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寻求,以致加重病情。老年患者一般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当老人病情较重时,意识到死亡降临可能会出现,表现出怕死、恐惧、激惹,焦虑等情绪反应。

  1.2忧虑多疑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害怕别人说自己年老体病,害怕遭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自己有病,不愿就医,尽管病痛在身,仍勉强操劳,以示自己无病。入院后,老年人一般较固执,喜欢他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从他人指令,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有时甚至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又争强好胜,做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如70多岁老人独自外出不拄拐杖且拒绝搀扶,食用油腻、坚硬食物等,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如骨折、中风等。

  1.3焦虑不安心理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自觉在世已无多日,许多事想做却力不从心,更加重其悲观、自卑、无价值感。有的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担心会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有的老年患者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发生冲突,自控力极差。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完成。

  2.1老年患者对病情加重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

  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2.2遇到焦虑不安心理的老年患者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体会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尊敬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是需要受重视和尊敬的,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要耐心倾听,切不可奚落、挖苦粉刺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转贴于

  3.2关心老年患者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因此老年患者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3调节老人情绪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如室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3.4加强社会联系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一些重要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必须忠于职守,专心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认识和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3.5.2要耐心老年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患者的这些特点,要耐心、恒心,要不厌其烦地劝解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听从手术治疗的需要。

  3.5.3要关心 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大都成家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终陪伴在身边,这时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热情的关怀,细心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老年患者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