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暮年雷竞技APP照顾常识
发布时间:2024-02-13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34±3.29岁。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2.55±3.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日常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认知水平,逐步认识到自身机体水平下降的影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通过对日常相关疾病知识的宣讲,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的认识。对于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要给予充分的重点看护,设置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注重夜班值班管理水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的老年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性措施,实现老年患者日常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自身痰液比较多的老年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吸痰处理。在日常进行病房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对于道路两旁的危险性器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另外还需要在浴室、楼梯等位置安装充分的扶手。对于每个老年患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风险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做好药物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暮年雷竞技APP照顾常识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等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跌倒患者占到所有老年患者的五分之一,在后续的治疗中,跌倒患者很多都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多的发呼出护理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老年医学科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社区护理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主要是以预防保健为主,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以前社区护理并不能被人们完全认可,而护理人员在进行社区护理工作时不能有效开展,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人群的老龄化,以及社区人群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他们对社区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有一套健全的社区护理模式很重要。

  人口老龄化是指年轻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减,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一般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由于人的寿命的延长,计划生育导致的小孩的减少,再加上医疗技术的升高,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我国老龄化主要呈现老年人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状态,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其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及养老问题非常重要,因此,社区护理对其越来越重要。

  2.1没有固定的组织管理系统,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不够,经费不足。我国卫生部门近几年一直在提倡社区护理的发展,并且颁发了有关文件,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也不完善,更没有拨款到社区服务中心,没有经费支持,社区居民也不愿意自己支付费用享受社区护理,而社区护理又不在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内,因此,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2.2社区人群对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意识不强,生活质量不高。社区人群没有疾病预防的意识,觉得没有哪疼哪痒就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并不需要社区护理,即使老年病、慢性病在不断增加,社区人群也意识不到加强预防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再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是很好,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身体的保健。

  2.3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由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社区护理的不重视,导致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不重视,一些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开设社区护理的课程,即使要开设社区护理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因此人们对社区护理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根据自己的意念了解社区护理的涵义,护理人员的观念还是以疾病为中心,没有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理念,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社区护理工作辛苦,而待遇很低,还有可能发不下工资来,更影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4人们对护理学的认识并不明朗。人们总认为护理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为了服务于医生的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对社区人群进行独立服务,会遭到质疑,社区人群认为护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他们服务,因此,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3.1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支持。成立完善的组织系统管理社区护理,落实对社区护理的拨款,给社区护理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设置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争取社区老年人都能得到相应的社区护理,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3.2加强社区护理宣传教育。可在社区设置宣传栏,以文字形式或张贴一些宣传画,宣传社区护理的重要性,组织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到社区人群家里进行宣传教育,可对其老年人家属进行教育,认识社区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加强社区人群对疾病预防的认识,认识保健对其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要积极采取对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一些老年病的发生。

  3.3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社区护理仁人才的培养,督促有关大学开设社区护理科目,制定一本社区护理教材,注重培养社区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由于社区护理人员需要到家庭进行家庭护理,护理人员要学会交往、沟通,才能得到护理对象的理解和配合;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综合护理的能力,要有全科护理的技术,才能得到护理对象的认可,才能更好的发展社区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护理人员与住院护士不同,经常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在医院遇到什么事情有其他护士或护士长或医生来帮助解决,但在社区工作,工作人员将独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尤其是社区老年人更不好进行护理工作,不容易相信人,因此,独立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非常重要。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老年人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因此具有预见能力可减少问题的发生。

  3.4加强老年人对护理学的认识,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可独立服务于社区的老年人们,护理学有自己独立的护理程序,有能力预防疾病和对老年人做保健工作。

  总之,随着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做好社区护理非常重要。

  [1] 江雪萍;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6期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进行。出院后一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和血压值。结果: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结论: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可以让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诱发多种心脑疾病基本的危险因素和重要因素[1]。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约有50%[2]。而老年患者又有主观或者客观的依从性差的特点。所以做好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是我们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科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001年WHO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

  65岁[4];②血压水平2级以上,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③排除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65-89岁,平均76.4岁;合并冠心病58例,糖尿病46例;2级高血压64例,3级高血压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大学以上15例。排除老年痴呆、严重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神经与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情志清楚,能自行回答相关问题。

  2.1 护理干预方法:①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住院病人人手一份进行阅读;②每周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对住院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③利用在护理病人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2.1 饮食指导:给患者讲述不良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让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5g/日以内,并嘱戒烟、限酒、避免喝浓茶。

  2.2.2 心理干预:热情诚恳接待病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殊心理,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支持,使其树立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顺从性,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

  2.2. 3 运动指导:制定适合老年患者进行的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家庭打扫卫生等。让患者在适度的运动中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2.2.4 用药指导: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观察及简要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2.3 评价方法:通过对入院时询问血压正常值知晓、服药情况及血压情况,与出院后一个月的随访对比,评价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高血压控制情况。

  2.3.1 血压正常值知晓率:通过对患者本人的具体询问确定其对血压正常值的知晓情况。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出正常上限范围和正常下限范围,即为完全掌握;只能回答正常上限范围或正常下限范围,或者只能回答具体正常数值,不能回答出范围的为了解;完全不了解正常血压范围的为不知道。

  2.3.2 服药规律:通过每月一次的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服药规律情况。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本人的回答判断其服药规律情况。完全遵医嘱服药的为良好服药规律;2次及以内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合格服药规律;2次以上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不合格服药规律。

  2.3.3 高血压控制率:由我科专业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水银柱血压测量仪,在病人同侧上臂测量。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3.1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前82例中,完全掌握9例,了解33例,不知道40例,知晓率51.2%;护理干预后82例中,完全掌握27例,了解46例,不知道9例,知晓率89.0%。两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体力锻炼的减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6]。而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性的,所以需要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和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其特殊性:1、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血压不稳定或者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的危害没有足够的重视;2、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对待疾病,常有极端的心理包袱,认为“都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大不了一死,就不用这样整天吃药了”等悲观思想[7]。3、自身体质问题。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服药,或者常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所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会对患者的规律服药造成影响。而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指导合作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交流和指导,使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压杂志,2010,18(1):11-30.

  [2]黄晓波,胡蓉.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J].重庆医学雷竞技APP,2006,11(2):172-174.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

  [4]张廷杰.老年人高血压的几个问题[J].高血压杂志,2006,14(3):162-164.

  [5]陈雪芹,刘茜,杨君.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5):877.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中各类因素的分析,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期间进行治疗的老年病患者248 例,平均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进行日常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进行干预性护理,老年患者的服务满意度高达95.97%,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病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制定完善相应的规范流程,可以有效的避免老年病患者的护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老年病患者逐年增加[1]。老年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身体功能衰退,感觉、行动、思维以及饮食能力普遍下降,宜诱发各类功能性疾病。为了提高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几率,加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48 例老年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6 例,女性患者62 例,年龄为59-87 岁之间,平均年龄71.4 岁。随即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干预护理组124 例患者,平均年龄71.6 岁,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常规护理组共计124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平均年龄71.2 岁。两组患者中能自理者占总数的19%,部分自理者占总数的22%,完全不能自理者占总数的59%,所有患者病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常见慢性病为主。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式调查,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本人及家属同意。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老年病的日常护理工作,干预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护理措施。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识别与评估[2]。评估范围应围绕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损失度进行评估,根据损失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侦测程度来确定风险发生指数( 发生频率* 严重程度*侦测度),然后根据分数值进行风险评定。

  在安全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评估制度,制定风险或相关因素评估量表。利用相关管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同时完善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各类风险应急预案[3],建立安全护理考核标准,建立安全管理检测标准和监管制度。在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监管力度,真正将所有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4],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制定培训和考核的相关标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将工作标准落实的实际工作当中。

  对于特殊环境以及重点设备物品的管理,应当对其作出明确的警示标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位患者提供使用物品时,需保证使用物品的安全、合格,尤其是一次性、无菌类使用物品。同时针对各类仪器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其安全使用。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及时的与其进行交流,满足其正常的心理需要,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定期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增进了医患间的良好关系。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通过实行风险管理,干预护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比例远低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通过干预护理,患者对日常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几率。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孙燕玲, 郭莉兰, 吴华颖, 田家香.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05):94-95.雷竞技AP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