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雷竞技APP暮年照顾常识集锦9篇
发布时间:2024-02-25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老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使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慢性病由于生理因素以及器官的老化,造成种种慢性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41例,女性179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2.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31例,女性189例,年龄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2.0)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52例,糖尿病患者233例,冠心病患者175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其它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

雷竞技APP暮年照顾常识集锦9篇

  1.3观察项目①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知识,如疾病判断标准和依据、疾病的禁忌事项等[2];②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雷竞技APP,正常为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0kPa,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正常为3.6-6.1mmol/L;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芝加哥伊州大学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简称ADL),共计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完全自理、有些困难、需要帮助、全靠别人帮助),每个项目4分,总分<20分为日程生活功能障碍。[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护理前明显提高,血压和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也即将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慢性病由于病程较长、后期治疗较多,就需要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4]通过本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慢性病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它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措施,通过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5],对老年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对存在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姣好的效果。

  [1]刘小芬,陈轶君,卢兴优.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现代医院,2007,4(5):12.

  [2]茹梅,杨淑静.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00-401.

  [3]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l,24(1):267-268.

  据调查,我国均已步入老龄化社会[1],其中住院老年患者就日趋增加,而这些老年患者常因某些因素易发生跌倒、坠床等突发事件,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有3012例,其中男1367例,年龄64~94岁,女1645例,年龄60~97岁。

  1.2原因分析 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2.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或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老年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开始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组织萎缩致反应迟钝,身体控制平衡能力下降易引起跌倒。女性比男性更易跌倒,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易发生跌倒[2]。

  1.2.2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当疾病侵犯严重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身体各组织器官就面临危险,出现相应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时,血压低,导致大脑循环血液严重不足,出现眼花、黑朦等易跌倒或坠床。此外,心内科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帕金森综合症,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常常就会因为低血糖、步态不稳跌倒,尿频、尿急、尿失禁而匆忙去洗手间导致排尿性晕厥,增加跌倒的危险性[3]。

  1.2.3环境因素 51 % 的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4]。新入院老年患者对环境陌生,身材高大或者翻身幅度大者易坠床。病室光线不足、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易滑,厕所无扶手及防滑垫等易造成入厕、行走时跌倒。此外,跌倒与患者个人穿的衣裤鞋也有关系,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1.2.4药物因素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机体代谢水平下降,药物排泄缓慢,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常会出现药物剂量相对过量而致不良反应增加。又由于心内科治疗药物多且复杂,比如降压药物、降糖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镇静催眠、抗PD(帕金森综合征)药物等,若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就增加了跌倒的几率。

  1.2.5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常遇事急躁,往往不听医护人员指导和劝解,在下床活动时、大小便时、床上弯腰拾物品时易发生跌倒和坠床。

  1.2.6精神因素 老年痴呆、谵妄、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几率高。

  1.2.7陪护因素 陪护无论是家属,还是雇来的护理员,都存在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缺乏安全意识。尤其雇来的护理员有些责任心不强,照顾不到位,脱岗等。

  1.2.8护理人员 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会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护理不重视、安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2.1动态评估 对入院患者,应用我院安全高危患者风险因素评估及预防措施表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感觉、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跌倒史7个项目。评分得分在1分及1分以上者,在床头标识栏插安全高危单项标识(防坠床、防跌倒);评分大于等于5分提示为安全高危人群,应立即填写安全高危患者申报表,及时上报护理部,并且在床头标识栏插高危意外的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警觉性,同时告知患者及陪护有危险因素存在及床头标识的含义及意义。同时登记在本科室安全高危患者登记本内,并将结果反馈护理部;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评估,调整护理措施,若无特殊情况,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直至高危因素解除撤销、出院、转科、死亡。

  2.2改善环境 向患者及陪护介绍病室设施,包括呼叫器、床头灯、床单元、厕所、夜间照明设施等,并教会使用呼叫器、床栏、床尾摇手及能固定病床。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室及活动区域灯光充足,易滑区域有跌倒的警示标语,厕所安装扶手并铺防滑垫。指导患者穿长短适宜的衣裤鞋,并将患者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2.3生活护理 对于重症监护(CCU)的患者,无陪护且病情重,须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勿用力。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建立护嘱,比如床上喂食、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做好大小便护理。而普通病房的患者,督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给予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普通病房老年患者入厕均需陪护人员陪同,对于行动不便或者正使用血管活性剂如硝普钠、的患者,可使用床旁座便器或者使用便盆床上大小便,应用屏风或帷帘遮挡,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使用便器。

  2.4用药护理 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所使用药物的种类、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告知患者及陪护使用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在变换时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性低血压。遵医嘱服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2.5加强巡视 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积极识别有无安全隐患存在,对于特殊患者如烦躁不安、老年痴呆等安全高危人群,应巡视频繁,使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并书面、口头、床旁交接清楚。有研究显示:CCU及普通病房A、P、N三班均有跌倒、坠件的发生,但相对N班所占比重较高, 所以对夜班值班护士要求就更高,积极巡视,始终保持床档处于预防状态,拾起患者落地物,以防患者弯腰拾物时坠床。

  3.6加强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专科培训,同时强化风险教育,增强识别风险防范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安全[5]。

  3.7健康教育 维护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跌倒、坠床的风险,做好预防知识的教育,鼓励患者及陪护人员参与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3012例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坠件。其中2476例患者治愈出院,482例好转出院,42例转科,12例死亡。

  准确的评估是跌倒、坠床风险的识别,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是防跌倒、坠床的关键。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可预防与减少跌倒、坠件的发生。

  [1]尤黎明, 张军, 刘可, 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8) : 569.

  [2]徐鑫利. 高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因素评估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27.

  老年病患中,慢性的支气管炎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类的疾病,该病会严重影响到病患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中,重点是对病患的临床病症进行缓解,并且防止急性病情的发作[2]。而有效的对病患进行干预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3]。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探究临床上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对于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的老年病患的应用疗效。现将其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其中男女病患各60例,年纪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66.8±8.5)岁。所有的病患均排除了肺源性的心脏病、肺结核以及哮喘等其他类影响试验结果的疾病。上述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病患,两组病患之间的性别、年纪等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测两组病患对于该病的认识程度[4]。

  观测病患对于健康类知识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调查。观测并记录两组病患在健康教育以后,其戒烟的情况[5]。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病患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卡方检验,P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干预护理结果对比:试验组病患知晓该病的有55例,占91.2%;对饮食健康知晓的共54例,占90%;对吸氧的危害知晓的共60例,占100%;对并发症知晓的共57例,共95%。平行对照组病患知晓该病的有45例,占75.0%;对饮食健康知晓的共32例,占53.3%;对吸氧的危害知晓的共45例,占75.0%;对并发症知晓的共35例,共58.3%。试验组病患对该病的整体认知程度要显著高于平行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一般来说,老年的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病患常常对该疾病缺乏相关的认识,因而在对该类病患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健康的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会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测两组病患对于该病的认识程度。结果表明:试验组病患对于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的认识程度、健康的饮食以及吸氧的危害和并发症相关的知识的认识方面均要显著优于平行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对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来说,对其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增强病患对于该病的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1] 侯莉, 李家容, 王颖琦, 等.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尊感临床现状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2011, 17(10): 17-19.

  [2] 索仲.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1): 185-186.

  [3] 刘霞, 张新娟, 王海燕.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0: 45-45.

  [4] 梁秀萍. 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 2012, 18(32): 115-116.

  在现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且其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被给予疾病护理,且要求在心理、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支持;而由于老年病人身体机能发生改变、组织结构老化、发病症状迥异等,使护理工作难度提升。因此,要满足老年病人身心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及较高的职业素质。

  1.1 心理护理 受老年病人身体功能下降、老化程度加重、病情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病人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恐惧、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为此,在护理中,关注老年心理,给予老年病人贴心照顾,在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改善其心理情绪,提升其生存欲望。①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个性、病情、兴趣等,抓住患者兴趣点,根据患者实际理解力,与患者进行轻松交流,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②在交流过程中尊重老年病人,使用敬称,以平和口吻进行对话,态度诚恳,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从患者言语中了解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并以安慰、开导、支持等言语,减轻患者忧愁。③针对一些寂寞、孤独的患者,要多提供温暖、关心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提升其心理安全感;针对一些轻生、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要以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生存的信心;针对一些理解力较差、听力受限的患者,在与其交流中,要注意使用肢体语言,以提升患者的理解度。

  1.2 疾病护理 从老年病人病情来看,其病种多样、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身体抵抗力差,这提升了护理工作难度,因此,要实现有效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知识,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专业的疾病护理。①了解疾病原因。从调查发现,造成老年患者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跌倒、用药不当、褥疮、多种基础病并发(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抑郁等,护理人员要在全面分析患者病因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②进行专业性护理。针对引发老年疾病原因,在护理中要重点突出此方面护理,并给予专业性护理。密切观察褥疮患者感染部位,并进行合理用药、及时换药等,以避免多种并发症发生;对跌倒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病状,保证患者血压、脉搏、心率正常;对尿失禁、尿感染患者要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注意环境卫生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并要求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对一些炎症患者,如呼吸道感染,要以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体征、病情指导患者进行休息、合理运动,防止老年患者长期卧床造成便秘、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③强化日常护理。患者的衣食住行情况对患者病情产生重大影响,老年患者活动不便、体质较差、病情复杂,若不注意日常护理,则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中必须强化日常护理。进行饮食护理:提倡老年人以清淡食物为主,并多食稀软温热的粥,以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避免进食油腻、高脂肪、高糖、辛辣食物;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保持良好心情,最好将进餐时间控制在30-40min。进行皮肤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运动少,自我管理能力差,常发生皮肤损伤与感染、肌肉萎缩、静脉曲张等现象,日常护理中要保证患者皮肤干净、干燥,并按摩,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水肿、静脉曲张等发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肌肉按摩,尤其对一些骨折患者,要对其进行专业性肢体训练指导,以防止肌肉萎缩、肢体功能下降。

  1.3 健康教育 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向患者耐心讲述疾病形成原因、护理技能、治疗方法、患者配合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后可能性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等知识,示范一些护理行为,并对患者自身护理行为进行指导,以提升患者的疾病意识,促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

  2.1 强化老年病人护理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实现护理效果,获得患者好评,医院必须强化老年患者护理管理,通过全面化、细致化规定,落实护理行为。①强化制度管理作用。将护理人员的举止仪态、工作事项等内容规定下来,如要求护士言谈举止要适度、面带微笑、吐词清楚、做好交接班、入院宣传、发药、打针等工作;以强制与激励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双重约束或鼓励,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态度。②发挥护士长带头作用。各个科室护士长要发挥其带头作用,为下属做好行为示范,做好日常巡查、监督工作,并对护理人员及患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护理人员护理行为,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③进行评价考核。采用患者护理满意度考评、上级评估、护理人员自评、同事互评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工作展开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以促使护理人员全面认识自身,改善日后护理方法。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提升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要保证护理工作持续开展,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强化老年病人护理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将本专业知识贯穿于临床实践中。另一方面,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促使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端正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对老年病人进行精心、耐心、细心、线 结 语

  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不单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尊重老年人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为老年患者提供基础性病理护理,且要面向老年患者心理、生活、安全等,为其提供综合性的护理,以使其感受到护理的人性化,产生舒适感、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进而提升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医院护理的真正价值。

  [1] 任桂芝.老年患者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9).

  [2] 陈桂芸,于文凤,孙月兰.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2(0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46-02 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多为60岁以上各类疾病患者,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人性化护理模式要求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和家属多方面需求。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塑造我院良好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在老年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为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 10月162例老年科老年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老年科16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61~87岁。其中心肺疾病54例,脑部疾病36例,糖尿病41例,各类肿瘤3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护理组男50例,女31例,年龄62~87岁。对照组男48例,女例33,年龄61~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因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根据老年患者心身需求,确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模式。我院老年科患者年龄偏大,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病程长、并发症多,常伴有多种疾病。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处于退化阶段,很多疾病康复周期较长,护理人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结合临床实际,逐渐规范人性化服务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护理经验认为,老年科人性化护理服务基础包含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正确认知、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全用药、适度运动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明显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心理疏导。老年患者病程长,多伴随多种疾病,身心俱疲,情绪易出现波动、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3)舒适环境护理。重视日常查房,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收拾日常用物,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在家的温暖。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依据老年患者不同病情、对症实施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常规监测,在此过程中不安排指定护理人员,不制定具有针对性护理模式。

  1.3 满意程度判定标准: 对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护理组和对照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护理组总满意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69.1%)。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常规护理模式缺乏人文关怀,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家属真诚有效沟通,常会引发纠纷;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要求“以人为本”,满足患者合理的各种需求,并使每个老年患者充分感受到我院广大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权威人士指出,人性化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老年病患者的治愈率,还能缓解老年患者不安情绪,还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患之间关系[1]。要求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超一流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兼具人文主义服务意识,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在为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心理干预:病程长、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给老年患者造成严重心理负担。若患者紧张情绪得不到有效缓解,侧面上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2]。医护人员要不断鼓励患者,告知目前相关疾病先进的治疗手段,并告知患者紧张和恐惧对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3.2 真诚沟通、有效指导。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释,做好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生活指导和出院康复指导等工作,充分保障患者饮食安全和睡眠质量。

  3.3 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特征:老年患者普遍自尊心较强、失落感较重,同时希望得到照顾和尊重。在开展工作时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中,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强化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周到服务。老年患者常会因为退休、丧偶、自身患病等因素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倡导尊老敬老新风尚;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将舒适带给患者,把尊严留给患者,我们也收获微笑和感动。

  3.4 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广大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兼具人文主义关怀精神[3]。老年科要经常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礼仪规范、心理护理学、良好沟通等相关护理知识,深入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在涵义。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意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我科制定了相关护理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使每个护理人员能够从老年患者特殊角度思考护理问题,并从细节处给予每位老年患者人文主义关怀,为建立和谐友爱护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1] 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问题与老年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10,13(11):35~37.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入住老人:476人,老人与固定职工比2.66,执业护士66人,护工30人。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占96%;“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占99%;“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占90%;“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占90%;“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占87%;“能融洽的和周围同事相处,和老人相处,和家属相处”占86%;“待老人热心,工作积极”占88%;“能如实地向家属反映老人的情况”占82%;“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而不能有所偏见,有所歧视”占92%等。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行一整套完整、详细的老年护理工作流程,老年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制度。老人入院首先按健康状况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分别入住于颐养园、启智园、宁养园、康复区,各区房间1~4人/间,10%为单人间。各区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需求制定了相应护理规范。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遵守老年护理工作流程”占92%;“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占90%;“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占90%;“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老年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操作规范”占91%;“护理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护理工作,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占93%等。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房间所有老人都患有1种以上疾病,平均每人患有2.21种疾病,居前六位的病种构成比分别是高血压病50.9%、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95.3%是后者)37.1%、老年痴呆症28.4%、冠心病17.0%、糖尿病16.6%、骨折11.4%〔5〕。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占89%;“护理知识面广,具有广泛的保健知识”占85%;“熟练掌握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操作”占93%;“根据不同的老人,制定不同的疾病护理方案”占92%;“手勤、脚勤,勤奋地开展专业老年护理工作,勤于用脑,勤于用心”占90%等。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在住老人平均77.4岁,超过100岁老人有6位,老年人易出现无价值感和孤独寂寞感,留恋过去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年轻时引以为豪的事,并且,自尊心较强,渴望受重视被尊重。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占94%;“能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巧妙、细致、灵活地应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能”占88%;“与老人交流时保持环境安静,语速放慢,逐字说清”占92%;“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卡片,以图画文字等形式与老人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占90%;“和家属交流要善于理解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占92%;“能耐心倾听老人诉说心中的苦闷”占88%;“懂得通过肢体抚摸及眼神等多种方式交流”占83%;“懂得护理老人要察言观色”占91%等。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入住时间超过5年的老人达到23%,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形成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老人大多健康状况不佳,入住老年公寓是为了调理身体,公寓提供仔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极其重要的。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占91%;“对老人能做全面细致的保健宣教”占92%;“利用宣传栏宣传老年人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占92%;“帮助老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占91%;“定期举办老年性疾病的专题讲座”占94%等。

  正确认识老年护理工作的意义,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应当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老年护理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用孝敬父母的心态去照料老人,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只要把一些好的习惯变成一种自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对老人要有耐心,有些老人思维不好,或性情古怪,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只有老年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才能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

  老年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必须遵守老年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在工作中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规范化去做,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甚至,要注意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还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把握好度,处理好关系。只有程序化护理,规范化服务。才能提高老年护理的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机构的品牌,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护理院都是收高龄、多病、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人,专业护理老人是养老不可缺少的模式之一,因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掌握多个科室的护理常规及要点,而且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铺垫。这样才能满足老年护理工作需求。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不断学习、积累,练就过硬的技能。

  老年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老年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老年护理员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护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学会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面对不同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包括询问式交谈、理解式交谈、鼓励式交谈、批评式交谈、问谈法等。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对生活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患者应予以局部轻度按摩法等,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达到心理满足。采用劝导、启发、理解、同情、支持、提供保证和消除顾虑的方法帮助重病缠身的老人,帮助他们认识疾病,改善心情,增强信心,促进老人身心健康。

  骨质疏松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由于老年患者行为及认知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骨质疏松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另外由于患者在患有骨质疏松期间面临着发生各类骨折的风险,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得护理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时遇到了诸多难点[1-2]。以往临床工作中采用的常规护理仅可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但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仍较差,且在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较差,辅助治疗的效果一般,本研究为了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效果,将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3.4±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伴有腰腿部疼痛37例,四肢疼痛10例;既往骨折情况:椎体骨折12例,髋部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5~78岁,平均(73.9±2.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1例;伴有腰腿部疼痛35例,四肢疼痛12例;既往骨折情况:椎体骨折10例,髋部骨折11例,其他部位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行X线骨密度仪检查见T值≤-2.5SD值或存在脆性骨折史;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者、肿瘤性疾病者、过敏性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类疾病者。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新鲜水果及蔬菜,避免进食辛辣、富有刺激性的食物)、生活护理(给予基础的日常生活指导,包括上下楼、收拾房间等)、心理护理(面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以及观察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用药指导(按照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原则、常见不良反应)等。

  1.3.2.1 护理人员组织患者接受集体教育,包括1次视频观看及2次知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疾病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减少不良生活方式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②骨质疏松患者运动的方式、频率、场地选择[3];③合理使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④鼓励患者坚持遵守生活起居30 s原则,即完全清醒后停留30 s再起床,起床30 s后再站立,独立后30 s再行走;⑤定期检查听力视力,避免长时间阅读,避免更换姿势时过快,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等。每次健康教育时间在30~60 min之间,健康教育的频率为每个月2次,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4]。

  1.3.2.2 护理人员进入病房内行日常查房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并分为5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5]。①前意向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尚未出现改变意愿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信任感,后耐心询问患者对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情况的看法。②意向阶段: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经过治疗及日常护理后可能达到的效果,帮助患者建立改变行为的意念[6]。③准备阶段:向患者讲解改变不良行为对骨质疏松可能带来的好处,与患者共同分析在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解答的同时给予鼓励及认可。④行动阶段: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尝试并了解新的行为方式,期间给予指导与纠正[7]。⑤维持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新行为方式给予观察与监督,向其讲解无法坚持良好行为的原因及客服的对策等。

  1.3.2.3 由科室内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编写“老年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手册”,发放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并对手册中易混淆不明确的内容给予进一步的解释与指导[8]。

  1.3.2.4 待患者出院后,每隔2周进行1次电线次,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对策,帮助其克服困难,纠正不良的行为,并对采取了健康教育方式的老年患者给予语言上的鼓励。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①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评价,其包括43个项目,共分为4个维度,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9]。②健康行为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行为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共分为11个条目,包括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于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表格,若存在项目的中情况打勾。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上述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护理前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骨质疏松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在发生发展期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治疗期间需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避免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的基本所需,部分老年患者因为年纪较大,认知能力较差,无法满足自我照顾需求,给疾病康复及预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10-11]。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上[12]。所谓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一类为了满足自身照顾需求的能力,在施期间能够维护并确保身心健康的发展,但自我护理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积极的配合及参与所获得的复杂能力[13]。在本研究中所实施的保护动机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加重视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或发放健康教育相关小册子等途径强化患者掌握的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并在开展护理查房期间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并分为5个阶段实施,环环相扣,逐渐强化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另外,在患者出院后加强随访,从语言上给予切实的帮助,达到形成延续护理的目的,促进改善预后,加快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将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发现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保护动机护理干预的实施通过给予集体健康教育与个体的疾病认知,可帮助患者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交代注意事项及行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疾病的复杂性及严重程度,引起相应的重视[14]。②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交流,纠正患者对自身的错误认知,引导其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对身体的舒适度及健康程度造成不小的影响[15]。③提高了患者对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主动采取与健康相关的护理行为等[16-18]。④通过对患者不良行为的分析,给予一对一的纠正,使得患者认识到采取自我护理行为所获得的益处要远大于代价等[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保护动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说明患者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认识到了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疾病治疗及控制的主观能动性[21]。在健康行为方面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率升高,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行为对疾病造成的影响,符合张岚[22]的研究报道。

  [1] 刘海容,于梅,马远征,等.延伸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2(11):2570-2571.

  [2] 郭敏楠,齐丽荣,李效静,等.健康教育表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3,12(9):990-991.

  [3] 周环玉,周宇,黄昕亮,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112-113.

  [5] 陈峰,白卫东,孙云伟,等.广州市萝岗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13-14.

  [8] 苑秋兰,王春梅.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与自我效能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3A):604-606.

  [10] 吴文健.广州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及其骨折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2] 肖亮.保护动机干预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4.

  [14] 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0-11.

  [16] 曹雪群,王姿,邵静,等.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 47(1):20-22.

  [17] 田金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68-69.

  [18] 邹军,章岚,任弘,等.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1):1291-1292.

  [19] 郭春花,黄秉文.动机性访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65-67.

  [20] 董婉华,刘洁珍.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 15(4):150-152.

  [21] 江铃珠,全仁夫.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输送性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123-124.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校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培养护理后备军的重要基地;临床带教老师肩负着传、帮、带这一重要的使命。我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泌尿、胸外科)共接收实习护生81名。通过对这一批护生有目的的带教,在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取得较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泌尿、胸外科实习护生81名,男4名,女77名;年龄17岁~22岁;本科23名,大专42名,中专16名;实习8个月~12个月,我科实习期限均为4周。 1.2方法 1.2.1总带教老师的设立 我科的总带教老师要求为: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理论知识丰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动手能力,教学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强。 1.2.2带教老师的资质要求 带教老师选择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强,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正规,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口齿伶俐、亲和力强。取得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正规,动手能力强,口齿伶俐、亲和力强。 1.2.3护生安排 1.2.3.1熟悉周围环境 护生初到科室,对周围的人或物都不熟悉,容易产生陌生感。总带教老师在晨交班时介绍当班的各位老师,同时让护生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然后利用10min~15min,带护生熟悉科室的房间布置,如值班室、更衣间、厕所、病房、电梯间及安全通道等;物品放置地点,如棉签、胶布、输液用物、监护仪、氧流表、抢救车等。 1.2.3.2入科岗前培训 集中所有的护生利用30min进行入科岗前培训,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解,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用相关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职业,既要满足病人的需求,又要让自身的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 1.2.3.3安排护生到老师 将护生分配给相应有资质的带教老师,如遇所带老师休息时,总带教老师当天上午指定专人负责该护生的带教,原则上应做到一对一带教。 1.2.4带教安排 1.2.4.1一对一带教 我科除了常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护生一到科室后就指定相应的老师相对固定地带教,护生的休息与带教老师同步。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既要让护生有单独操作的机会,又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让他们养成胆大心细的习惯。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随时借用临床真实情景,对护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1.2.4.2“分散”与“集中”的结合教学[1] 带教老师通常对所带护生进行一对一教学,若遇科室有不常见的疾病或专科操作时,总带教老师集中组织在班的护生进行讲解,如持续膀胱冲洗、股静脉穿刺等操作、多发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观察及护理等。 1.2.4.3定期小讲课 科室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本科的专科特点和临床中常用的基础护理知识,定出讲课内容,并准备讲稿,每周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如周四16:00)科室每位老师轮流讲课。讲课时,要求老师引导护生,拓展思维,积极提问,做好笔记。老师讲课时,尽量使用普通话,内容有迁移性、特色、新颖。小讲课前1d~2d,讲课老师可以先向护生指定病例,让护生先在课堂下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课堂上抽查学生是否学习,并给予订正,使护生养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2]。总带教老师每周安排相应固定时间在小讲课后,向护生示范常用的操作。 1.2.4.4出科考试 护生在转科前1d,科室总带教老师组织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闭卷考试,真正了解护生的真实情况,真实地体现带教老师的认真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使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能真正了解带教老师情况,使带教能更好地得到改进,以适合护生的要求。 1.2.4.5护生评定 护生转科前,由带教老师作出书面评定:护生在本科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所学知识,评定应真实、客观;科室护士长在审阅签字时要反复调查、核实,使护生通过本科的实习能线带教老师的考核 为保证护生到所到科室能真正学到知识,科室对带教老师应制订相应的考查方案:总带教老师或护士长可随机抽查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操作,对带教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每一批次的护生实习完毕后,以问卷形式,发放给护生,了解护生对带教老师要求、意见及建议;与护生不满的带教老师进行沟通,若不利于带教的及时取消带教资格,以保证带教质量。对带教好的老师给予鼓励并与经济挂钩,并作为年终评优的标准之一。 1.2.5情感投入 1.2.5.1角色转换#p#分页标题#e# 绝大多数护生都抱有很大的志向,希望通过临床的实习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但从单纯的在校学生,突然转变成了病人眼中的医护人员,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从而使一些护生有压力,总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无临床经验、头脑不灵活,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时,带教老师应多与护生交谈,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2.5.2在护生面前树立榜样 在护生面前,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要有勤学向上的激情,有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 1.2.5.3有问必答 在护生眼里,科室护士都是带教老师,都有责任对护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我科在这一批护生中试行了“首问负责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生对我科带教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学习的热情。首问负责制要求护士做到[3]:对护生提出的问题,首问负责人应主动热情回答,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搪塞;若当时不能解答护生咨询的护理专科问题,首问负责人要向护生说明原因后,主动查阅资料后解答或请教其他老师解答;若护生咨询的问题不属于本专科范畴,指导护生找相应的部门或人员解答。 2结果 2.1护生实习效果评定 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及高年资护士组成评定小组,对我科护生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查护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专科知识的程度,查我科规定的操作项目,查护生的仪表,查护生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采用新方法后,明显提高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满意度从80%提升到93%),护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护生有想融入到护理队伍中来的欲望,培养了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及综合能力,养成了不懂就问、自觉学习的习惯。 2.2带教老师评定 带教老师不再将护生当做是“跑腿”的工具,带教老师能在带教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乐趣,促使护士养成学习的习惯,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3小结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文化、思想交流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摇篮[4],而临床生产实习是培养护理队伍后备军的重要基地。做好临床带教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要将护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学。将带教中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我问你答”的传统模式转变成积极向老师提问,不懂就问,抢着做事;培养护生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带教老师要明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3.4PICC等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的护理技术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中需求较低雷竞技APP雷竞技AP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