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白叟看雷竞技APP护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15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①角色转变: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②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且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③家庭环境: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亲友亡故、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④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然而,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白叟看雷竞技APP护精选(九篇)

  在社区便于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

  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

  由于老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护士要做到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和家属都要尊重,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4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5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对于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以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不能牵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6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摒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9护士必须注重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价值。要不断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这需要我们日常细心的观察、不断地分析探索和努力。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1~3。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

  老年病人护理不同于年轻病人,老年病人的康复需要更多良好的护理。老年病人护理的重点应放在让老年人尽快的康复,尽量保持或改善机体的功能,让老年人能生活自理和保持身心健康。对于某些不可恢复的晚期病人,护理工作则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痛苦。以上为老年病人护理工作总的指导原则。现对一些实际工作中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或悲观失望、精神状态差。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功夫。要熟悉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老年人的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因此通过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妥善处理尤为总要。

  老年人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护理时预防和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关系到老年病的预后。因此,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医嘱即时给予补充营养物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并发症,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并发肺炎,卧床不起的病人易发生血管栓塞症等。为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是老年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血管等是并发症最易发生之处,加强以上器官的护理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保证给药途径的畅通,严密观察老年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合理的应用和保护好老年病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大小便失禁在老年人患病后容易出现或加重。为此,护理时应创造条件方便老人大小便及便后保持会清洁干燥。更应注意的是,随着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其中脑、心、肺、肾及 骨骼肌肉最为常见,应注意维护其原有功能和改善已受损的功能。加强康复期老年病人功能锻炼,使其能生活自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1 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

  ,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 () : -.

  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 () :.

  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 () :.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老年人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1]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研究,对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华路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深入调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李晓岩在《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口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4]又如吴蓉,余跃生等在《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对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

  第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调查分析。如国外学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说,老年人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国内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经济条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7]

  第三,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的需求调查。如李继坪等在《老年健康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一文指出,对成都市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为50.0%,农村需求率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翠华路社区中年龄≥60岁、行走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的7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60岁以下年龄人;(2)卧床不起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调查工具:本课题采取调查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可以自我评定的抑郁筛查表。GDS以30个条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等症状,而且包含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以选择题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测评者选择“是”或“否”。30个题目中10条用反序记分(选择“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记分(选择“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选择得1分。一般地说,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研究还采用了自制调查表,表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分类、年龄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本课题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测评、现场交谈等方法。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张贴通知等措施引导社区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进行自我填表测评,完成表格者直接将表格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没有完成表格者可将表格带回家仔细填写,待完成表格后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社区采取现场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关伦理原则,一对一交谈后请其自行填写。如果老年人因视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写时,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句读出问题,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在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该课题相关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第二,按照课题方向和课题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及询问调查所需要的相关问题。第三,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自行填表测评。深入社区不同场所开展调查活动,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对获取的调查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调查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得出重要量变关系和数据,为论文写作鉴定基础。

  第一,经常主动与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想方设法为社区老年人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为老年人构建互动平台。社区护理人员要时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耐心地与老年人进行广泛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倾说出来,然后给予及时开导。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时间常回家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有助于调整老人抑郁情绪。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要耐心开导其不能因为经济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励其积极治疗。通过与老年人有效的沟通,引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老年人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如老年人演讲、书法展览、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人群聚集地都自发地办起了多种演唱会,许多老年人积极登台表演,社区护士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社区,多接触社会,保持与人交流,特别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三,组织指导老年人加强身心锻炼。社区护士要经常给老年病患者提供简易、感兴趣的强体健身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气功、自我按摩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培养其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于一些病患者因焦虑、烦躁、心境差而产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在指导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时,尽量让他们白天多做些户外活动,避免其白天卧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园等,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量。同时,社区护士要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进行思维锻炼,如背诵诗词、外文单词,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学习计算机,练钢琴,加强大脑思维训练,预防老年痴呆症。

  第四,不断教给老年人情绪调控方法。社区护士和家人对于老年抑郁者要多进行自我安慰,让他们多回忆一些成功的奋斗经历、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值得高兴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对于一些不顺心的往事,如失败的教训、做错的事情、重大失误等,尽量不要去回忆,如果摆脱不了的话,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寻找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误无法挽回,也不要过分内疚、自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进行横向比较,用别人的优势和成就来检查对照自己,也许能激励青年人积极向上,但对于老年人是不适合的。老年人更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如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同自己的弱者进行比较,就会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好。社区护士应当多给老年人传授这种比较法,有助于调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绪。

  第五,高度重视、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要关注老年群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离退休养老金,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要重视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配备足够的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社区护士要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帮助。社区护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重抑郁者的的监护,预防和杜绝一些老年抑郁者因过激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5.336-338.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的护理,尤其是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具体表现。

  衰老是人的生命中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不管你是否接受,它到一定时候必定到来,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是在机体发育成熟后逐渐出现的,且进程缓慢、不可逆转,其解剖学基础是细胞、组织、器官的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脏器功能逐渐减弱的现象,在身体内部所有脏器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那么,人到老年后,有哪些特征?

  11 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 体内各脏器都有相当大的储备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各个脏器只有一部分在进行工作,就能满足身体需要,而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首先就是储备功能减退,这种储备功能减退的现象,在平时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可能表现不明显,一旦某一脏器发生病损或体力劳动量增大或身体受到某种打击,如手术、感染、中毒等情况时,就充分地暴露出来。

  12 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 机体所处的外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都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对外界自然环境如气温、温度、气压的改变,身体本身有相当大的能力自动调节内部的功能来适应,防止它们对身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防御反射减退,对各种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力均较差,如阴天、刮大风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入睡,情绪抑郁等症状,同样社会环境的一些改变不但可影响人的生活,而且还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对各种社会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也比年轻人差。

  13 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缓慢及减退 老年人对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反应缓慢叫做“延迟反应”,例如血糖受饮食影响外,在体内主要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当血糖上升到正常高限以上,即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低于正常低限时,肾上腺素即分泌,使血糖升高。老年人可能出现对血糖调节的延迟反应,即当血糖超过正常上限较多以后才开始有胰岛素分泌增多,而当血糖恢复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仍不能适时停止。我们也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在面对繁重的任务时,可能精力充沛的,甚至整夜工作而不觉疲劳,而到工作告一段落,身体反而垮了。

  14 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 皮肤是人体对外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中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刺激和侵袭[2]。由于皮肤老年性改变,皮肤对外来伤害的防御功能随之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感性相应减弱,细菌也容易入侵。人体的第二道防御屏障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进入老年期,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加上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机体对外界强烈刺激的应激能力降低。因些,老年人对抗感染的能力差,机体修复能力也较差,容易合并感染。

  无病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已很健康,体内的“零部件”都在正常运转,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就误以为是“没问题”,忽视了老人健康中的潜在问题,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老年人特殊问题有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等,那么作为护理人员,对这些老年特殊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周到和全面的护理。

  31 安全问题的护理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应该是安全问题,人到老年,脏器的储备功能下降,对外环境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组织、器官退行性变都是安全问题潜在隐患,在安全护理方面,老年人龙其是肥胖者的床铺一般不宜太软,过软影响呼吸及循环,也不易翻身和移动,有时身体在移动时容易失去重心而坠床,故一般应安排老年人卧硬板床,特别瘦的老年人,床上应垫得软些,以增加接触面,避免某些组织较薄的部分过度受压。床的两侧备置有靠背的木椅,以便手扶靠背帮助移动,也可起到床档的作用,还可以放一些备用物品。衣着方面,选用质地轻软、穿着舒适、易清洗的面料。给一些身体功能较低下的老年人裁制新衣服时,有条件者要照顾到容易穿脱、方便、安全。如手指功能差的老人,衣裤的纽扣可以用尼龙搭扣来代替。由于老年人肢体末梢循环不良,经常出现足肿胀,因些鞋袜均要大些,鞋以软底有沟纹的软鞋为好,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易滑倒。鞋的大小以能允许足趾活动为准,袜子大小以不缚勒足为宜。由于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减低,在改变时容易引起暂时性血压波动,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老年人的手足不太灵活,因此在改变时,特别由卧位迅速坐起,站立行走时,容易发生性低血压[3],应嘱老年人做到:①起立动作要慢,最好同时用手扶一牢固之物如桌子、床架或墙壁,使有所依靠;②睡后不宜突然起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醒后先活动一下手足,使血压稍升高些。老年人的病房或卧室尽可能宽敞些,使老人在室内活动方便些,地面平而不滑且保持干燥,以防滑倒,由于老年人肾浓缩功能减退,因而夜尿次数增加,应把便器置于床边伸手可及之处。

  饮食方面,应定时、定量,粗细粮搭配、生熟搭配,还应注意进食过程安全,注意畜类及鱼类食物中的骨与刺,也要防止饮水引起的呛咳。

  老年单独外出活动时,应注意检查衣服、鞋帽穿着是否适宜和需用物品是否齐备,并了解其去向,离去时间及预计回家时间。外出活动时间不宜太长,高龄老人最好有人陪伴。

  32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老年人常见便秘的原因:①随着增龄,胃肠功能减低,蠕动减弱;②老年人牙齿不健全,饮食过于精细;③老年人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④心理精神因素,环境改变打乱生活规律,均能排便反射。对老年人便秘的护理,其根本是去除病因,找出便秘的原因后,应鼓励患者多进食,且食物不宜过细少渣,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并应建立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使病人了解排便的生理,应用生物反馈疗法,以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对腹肌功能衰弱者,应鼓励病人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增强腹肌、膈肌、提肛肌等肌力。对便秘严重的病人,可酌情选用轻泻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药物,必要时可带指套伸进内掏出大便,或用中医中药泻下,润肠通便,也可适当灌肠[2]。

  33 孤独、抑郁的护理 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减少、劳动能力下降、或已丧配偶、与子女不在一起居住、退休在家等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抑郁[3]。在护理过程中,鼓励病人将自我感受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细致倾听,允许病人发泄抑闷,并给予明确有效的积极回答,帮助病人收听优美、舒缓、轻快的音乐,与病人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加强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群体活动中忘记孤独。

  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问题,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细致、全心的护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4种: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坚持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鼓励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推行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交流和思维,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活动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围内,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样制定出来的活动计划老年人才会觉得有价值而容易坚持。应先选择不费力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且每次进行新的活动内容时,都应该评估老年人对于此项活动的耐受性。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左右,1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此外,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黄昏时为佳。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

  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雷竞技APP、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应暂停锻炼。必须鼓励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瘫痪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时由于老年人的耐药性差、记忆力减退,应教会老年病患者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并将剩余药物妥善保管。严格控制用药量,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但要注意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此外,如果给药间隔过长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或因长期慢性消耗,处于长期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尽可能提高病人食欲。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老年人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动物内脏、海鲜、咖喱、辣椒等高脂肪、高嘌呤、碱性、刺激性强的食品不宜过多摄入。

  做好晨晚间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身体舒适、轻松,有利血液循环,肌肉松弛,保证睡眠。早晨醒来,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重复晨间洗漱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要用温热水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1个塑料桶,装1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足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我们国家把60岁以上称老年,一般认为人过了45岁生理功能就开始缓慢起变化,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60岁以后进入逐渐衰退。动作迟缓,耳聋眼花,容易健忘,而有的人70岁,依然身体矫健,思维敏捷。自然老化过程的快慢和变化的强弱,取决于每个人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方式,并在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自我保健,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老年人急躁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因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孤独寂寞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和孤独感,近而感到烦躁无聊,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无所事事,情绪低落。

  1.3 焦虑与恐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唯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也会产生忧虑感和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老年人自感身体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怕给自己的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增加心理上的恐惧感。

  1.4 适应性差 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逐渐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较少主动地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不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对外界事件的应变能力也较差。拘泥于刻板性。人到53岁以后刻板性就逐渐增强,解决问题时为了求得谨慎使决断速度减慢。注重准确性。趋于保守,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对此引发的矛盾不宜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老年人还容易回忆往事,遇到事情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就越明显。

  2.1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大脑功能改变,表现为思维逐渐减慢,记忆力减退,还会发生听觉,味觉,嗅觉不灵敏和视力减退,身体易发生各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应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绕幸心理,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面对疾病,认真过好每一天。还要与社会和人多接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理,又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还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2.2 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保持合理营养。蛋白质需要量与成人一致,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不宜进食大量糖果类食品,以植物油为主,避免食高脂肪,高胆固醇善食。补充钙铁,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分也非常重要。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限盐,以免增加心血管负荷,要保持睡眠充足。此外保持适宜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要适当的户外锻炼,活动四肢,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泻。

  2.3 生活规律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在生理上应服老,不要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但在精神上不服老,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适度脑体结合,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学习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练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的缓解记忆力减退。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2.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老年人最怕孤独。所以老年人身边亲近的人越多,老年人生活越充实,幸福。因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和睦的家庭环境。夫妻之间应互相照顾,互相尊重,多与老人沟通。对于子女,他们已经成人,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去干涉。老年人还需要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经常和一些老朋友,邻居聊天,活动,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家属应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家属应陪伴在老人身边,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2.5 正确对待死亡 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生命历程终结,对于老年人而言忌讳死亡,对死亡不应该采取拒绝的态度, 而是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忧心忡忡。弄的自己坐卧不安,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这样反而会加速死亡的到来。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只有正确懂得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这样可以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绪安静,面对死亡,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进行正常规律。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

  2.6 加强意外事件的预防与护理 做好口腔清洁勤扣齿,多饮水,排尿,以减少感染机会。活动场所应有照明,地面干燥不滑,楼梯有扶手。出门有人陪伴,进食不宜过快洗澡不宜过勤,时间不宜过长,用药要遵医嘱。

  2.7 做好保健指导 使老年人了解自我保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是延迟衰老,增进脑力,提高体质,预防疾病的关键。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家庭和睦的气氛,遇到逆境能作心理上自我调适。不生闷气。饮食定时定量,营养均衡,选用蔬菜,粗粮食物和多饮水有助于排泄废物。对有慢性疾患的老年人,应指导有关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2.8 老年人应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应避免分风吹,日晒,雨淋,寒暑节穿衣及时。天寒地冻减少外出。雨天路滑谨防摔倒。尽量减少喝浓茶,咖啡,吃辣椒,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及烟酒等不良嗜好。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内衣应选择宽松适宜,以棉织物为好。不易过敏,不刺激皮肤。洗澡水应温度高低适宜,一般为35度-38度最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0-20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洗澡次数不宜过勤,一般为7-10天洗一次即可。不宜用碱性肥皂。如果洗澡次数偏多,则不必每次都用肥皂。洗浴后及时涂少许保湿润肤品,可选用橄榄油等润肤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提高皮肤抵抗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自我的心理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2]逢海峰,王艳艳,任长虹,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08年9月第29卷第18期.

  [3]鹿素云,浅谈老年人的护理与保健,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9月第8卷.雷竞技APP雷竞技APP雷竞技AP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