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雷竞技APP晚年照顾法子典范6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老年骨科疾病患者多因年龄高、自身疾病复杂、体质虚弱、免疫力相对较低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术后的康复,使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实施难度加大。如果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得不到良好有效的护理措施,就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1]。笔者针对所在医院骨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并对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本组60例骨科老年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1~85岁,平均67.5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腰椎间盘突出8例,腰椎失稳3例,膝关节各种疾病5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骨与关节感染9例,椎体滑脱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7 d。

  1.2.1 心理护理 首先对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掌握,制定相对应的护理计划。老年患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已完全丧失,因疾病就医而面对各种检查、治疗雷竞技APP,手术常表现烦躁不安、多语、情绪激动、寝食难安等心理状态,给临床治疗带来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文化水平、职业经历、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等,用尊重、温和的语言耐心地与老人进行交流,向老年患者客观介绍其病情及术后康复状况,让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促进术后康复,争取早日痊愈出院。因此,要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负担,在心理上给其安慰,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2.2 营养护理 老年患者因行动不便,部分患者会减少饮食量来减少大小便次数,这样不利于机体营养的补充,会减少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老年患者的变化,鼓励其多食易消化的食物,适时多饮水,防止便秘。同时,热心为老年患者的生活进行周到护理,耐心地满足其所需,这样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实施。

  1.2.3 日常护理 老年患者多喜欢安静环境,因此护理人员要尽量安置老人住单人病房,床脚刹车一定要检查固定好,并保持病房整洁,减少易磕碰杂物,指导其起立、坐下,上、下床等活动要缓慢,协助老人变换,避免起居动作幅度过大。同时,对于自理能力差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进行皮肤、头发、口腔清洁,加强相关护理措施。

雷竞技APP晚年照顾法子典范6篇

  1.2.4 预防护理 (1)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护理。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机能多出现退化,心肌应激能力减弱,老年患者因骨病疼痛的刺激常表现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入院后要进行严格查体,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应急护理措施。(2)预防褥疮护理。老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其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用海绵圈将患者骨突处垫好,并且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常更换衣物,保持身体干爽清洁,有利于防止褥疮产生。(3)入院后,护理人员严格要求患者进行戒烟酒,每天适当做扩胸运动,鼓励其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呼吸道并发症。(4)保持患者会清洁卫生,做好尿液引流,预防泌尿系感染。(5)术后指导老年患者多食易消化的高钙、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可适当给予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这样有利于术后骨伤愈合。

  优:术后如期痊愈出院,没有并发症;良:术后少数患者因病情复杂延期出院,并发症极少;可: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多数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差:术后延迟痊愈,并发症多发。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本组60例骨科老年患者经过细心护理,其中41例优,17例良,优良率达96.67%,除了1例原发病严重恶化而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其余58例患者如期康复出院,未发生生并发症。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占13.7%,老年患者也随之攀升,老年骨伤、骨折疾病成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同时老年人体质多较弱、行动受限,增大了骨科临床护理难度[2-4]。因此,对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经过全面了解其心理特殊性,施以针对性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收到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好评。总之,笔者提倡老年患者的个性化、人性化微笑服务,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术,提高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鼓励老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都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郑晓芳,叶晓明.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5):1796.

  [2]朱苏芳,屈海丽.全程安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7(10):149.

  [3]李顺琼.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5-56.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寿命普遍延长,社会的老龄化,使得住院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⑴,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增加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

  2008年卫生管理部门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作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目标。

  医院由于床位紧缺,在走廊加床,夜间陪护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房通道拥挤,有的病房过高,床腿刹车无固定,走廊走道地面湿滑,无安全警告牌,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激的灯光,楼梯和走道没有扶手,台阶高低不等或过高都易造成患者跌倒。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判断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骨质疏松,四肢关节活动不灵,常出现蹒跚步态,身体重心前移,使身体处于前倾状态,易出现跌倒风险,跌倒后伤势严重,引起各种并发症直接危及到生命。

  由于家庭、经济、子女等因素,临床中老年抑郁症常见,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部分老年人不服老,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负担,拒绝家人陪护,自身自理能力差,强迫自己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遇到事情不愿意麻烦别人,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脑血管病人部分伴有一侧肢体无力或功能障碍[2],痛风的病人伴有关节疼痛,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存在有跌倒的风险。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发生跌倒危险的预见性差,参与安全管理意识差,风险评估不到位,对病人、家属、陪护宣教和指导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人观察不仔细,过分依赖陪护人员。易发生跌倒的时间如:08:00-10:00、18:00―20:00、20:00―22:00,护士巡视病房不到位,使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增加。

  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力低,敏感性高,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压药、利尿、抗焦虑、抑郁药、扩张血管的药可以影响到患者的神志、精神、平衡、血压、视觉、步态等,易引起跌倒风险。

  对入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首先做到对病人基本情况了解,详细讲解住院期间安全的一些注意事项,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防范措施,认真做好交接班,并记录。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反应,严格遵照医嘱,不随意乱用药,先告知用药后的动作宜缓慢⑶。对服用安眠药、抗焦虑药的患者,劝其上床后再服用,以免用药物起效后上床不慎跌倒。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地面干净无积水,病房光线充足,呼叫器及常用水杯、纸应放在易取位置。在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有易滑设置的醒目标志。指导患者“一扶、二看、三走”⑶。

  护士应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教育,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便利于护士自觉建立患防范的安全意识理念。

  对病房保洁工、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病区走道、卫生间应有“小心地滑,防止跌倒”的提示牌。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嘱咐患者活动时应有人陪伴,穿合适的衣裤、鞋子,学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提醒服用降压、降糖、镇静、利尿药时,起床先在床上休息3分钟再下床活动,改变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秒双腿下垂30秒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引起性低血压。夜间尽量在床上使用便器,避免夜间下床不慎发生跌倒。

  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并清楚患者的需要,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解决老年患者各种问题。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风险防范及处理措施。对高危患者重点交接班,注意细节环节交接,为病人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老年患者是特殊群体,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的特点,从多方面多渠道抓起,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是保证医院安全的基础,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1】徐卸芳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意外伤害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5):19

  肾盂肾炎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实质、肾盏炎性反应[1],且多伴有下尿路感染等情况。老年人群由于其生理特点造成肾脏功能退化,其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临床中对于老年肾盂肾炎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次研究通过给予老年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x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59,其中男性6例,女性53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47±2.4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急慢性肾盂肾炎。

  1.2.1常规护理及病情观察 每日定时打扫病房并做好室内消毒工作,保证病房的清洁、舒适、安静,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告知患者要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外的清洁。对于急性发作期肾脏区域疼痛明显的患者,要叮嘱其卧床休息,尽量不要弯腰或站立,同时告知慢性期患者尽量不要做重体力活动。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日常排尿时应安排专人陪伴,避免发生意外。

  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情况,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当患者高烧体温超过39℃时,应及时采取冰敷、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可应用药物降温。如患者高烧持续不退且伴有腰部疼痛等情况时,可能是发生肾周脓肿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期腰疼的性质、部位、疼痛程度已经是否伴有其他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尿量、频次、形状、是否有尿痛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是否发生肾功能损伤情况。如患者发生呕吐,可在患者上腹部放置冰袋,非特殊情况不可强行止吐。当患者呕吐物异常时要及时通知医生。

  1.2.2用药护理 肾盂肾炎的治疗主要以抗菌和对症治疗为主,因此需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坚持正确服药对于治疗的促进意义。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后病情将有所好转,但如连续给药48 h临床症状仍未见改善时,应及时考虑联合用药或进行药敏试验。联合用药可选择氨基糖苷类或多肽类杀菌剂+四环素或林可霉素类抑菌剂,或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或多肽类杀菌剂+磺胺类抑菌剂,或者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杀菌剂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多肽类杀菌剂,在用于抗菌时,均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临床给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当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以及尿液细菌检查连续3次均为阴性时,可继续给药1w后停止应用抗菌药物。而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在常规给药2 w但效果不佳时,应用低剂量长期抗菌疗法,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给药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2.3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在患病后,由于治疗时间较长,其常出现焦虑、抑郁、内疚、紧张等不良情绪,甚至有些老人怕为家人带来经济负担而想要放弃治疗[2]。针对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心理障碍的情况,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勇敢的面对治疗。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对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意义,争取获得家属的支持,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

  1.2.4健康教育 患者在入院后,即要开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认真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肾盂肾炎并非不可治愈的。告知患者应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尤其是对外和周围皮肤的清洁和保护,如局部出血炎症反应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正确饮水,养成不口渴也要饮水的习惯,为患者讲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治疗的促进意义。指导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由于老年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较长,尤其是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需要持续3~5 w以上,如采用低剂量长期抗菌疗法则治疗需要持续1年左右,因此要为患者做好相应的讲解和指导工作,告知患者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5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在发病后体能消耗较大,机体营养大量流失,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日常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提高日常饮食总热量、优质蛋白的比例,搭配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促进患者的食欲,同时为患者补充维生素,严禁患者食用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控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 ml为宜。

  5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治愈31例,占52.54%,有效26例,占44.07%,无效2例,占3.39%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

  肾盂肾炎作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侵袭泌尿系统造成感染所致,而其中以大肠杆菌所占的比例最高,约占临床发病率的60%以上。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和生活习惯的影响[3],其肾盂肾炎的发病率较高,且以慢性肾盂肾炎为主。老年患者多存在意识模糊、语言表述能力差等情况,其在入院主诉时往往不能够完整的将病史、早期临床症状等问题表述清楚,另有部分患者以为自己得了难以启齿的疾病,在主诉时将病情含糊带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影响,常造成漏诊或误诊等情况,甚至由于延误病情使得急性肾盂肾炎转为慢性,最终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因此对于疑似老年肾功能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应综合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判断。而在对老年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应考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从日常用药、生命体征监护、饮食、治疗环境、心理、疾病等多方面入手,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意义。

  临床中老年肾盂肾炎的发病率较高,针对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特点,给予其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韩淑清,张春艳,侯春凤.老年患者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21-222.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发展成此病,是心血管病人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常见综合症,大多伴有多年的心房颤动、高血压、瓣膜病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合理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选取我院患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

  2.1.1 护理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记录。轻度心力衰竭者,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中度心力衰竭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明显者予半卧位或坐位。重度心力衰竭者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用以缓解呼吸困难。

  2.1.2 预防静脉血栓、压疮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注意患者的身体下垂部位,如取半卧位的患者应观察骶尾部,可下床活动者则应注意踝部及足等处,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受力的骶尾部,因此处皮肤极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并定时翻身,以免皮肤破损,防止压疮形成。据报道,在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0~80岁的占18.91%,属高发人群[2]。

  雷竞技APP

  2.1.3 吸氧管理鼻导管或鼻塞12h更换1次,以保持通道顺畅。湿润呼吸道,以加大湿度。合适的供氧温度为32℃~35℃。采取加温湿化氧疗和鼻腔滴入石蜡油或口唇擦拭甘油可防止患者持续吸氧造成口鼻干燥。CHF患者吸氧流量一般2~4L/min,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流量为1~2L/min。鼓励患者适当饮水[3],同时用氧效果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2.2 对症护理 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警惕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急性肺水肿,患者表现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使患者坐位,双腿下垂,并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①呼吸道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保持通风半个小时,提醒患者增减衣物避免感冒;长期卧床患者要协助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予超声雾化吸入疗法,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心血管系统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③避免医源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严格执行医嘱,注意液体总量的控制;准确掌握输液速度,用输液泵根据全天的液体总量匀速输入;注意医患沟通及服务态度防止患者情绪激动而诱发心力衰竭[4]。

  2.3.1 口服药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常用的药物有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

  ①洋地黄类药物:老年人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减慢,而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又非常接近,且剂量上个体差异很大,为防止药物积蓄,产生洋地黄中毒,应注意掌握洋地黄中毒的早期症状[5],密切观察心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心率及节律的改变,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若出现心衰症状加重,心率过快或过慢,节律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或由不规则突然变为规则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②β受体阻滞剂:要了解和掌握该药的治疗作用及禁忌症,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③利尿剂:注意患者有无乏力、精神萎靡、嗜睡、表情淡漠、抽搐、腹胀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录患者出入液量,尤其注意水肿患者。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改善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为偶有干咳、低血压等。

  2.3.2 静脉输液输液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如输液速度过快,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加重心衰,甚至会导致急性肺水肿。输液速度要控制在20滴/min以内,防止输液途中的速度自行发生变化,如变化或针头贴血管壁等,严禁患者、陪护自行调快滴速。老年心衰患者输液比一般患者要求更为严格,输液操作技术要求严格,更为重要的是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2.4心理护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程长且多次反复发作,病人易多虑、烦躁、紧张,普遍有焦虑和抑郁发作。

  ①用讲解的方式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病诱因,保持情绪平稳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让患者懂得正确的生活行为,用药、饮食及锻炼的注意事项,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②老年人常有焦虑、抗抑郁及孤独感,尤其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康复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配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③告知患者情绪对心脏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放松训练,以调整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避免激动,保持情绪稳定[6],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①心功能Ⅱ级病人:可在室内轻微活动,保证睡眠时间。②心功能Ⅲ级病人:以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可在床边活动,亦可以3~5min/次的速度缓慢步行。③心功能Ⅳ级病人:卧床休息,可坐位或半坐位,床上活动下肢和作下肢肌肉收缩锻炼,按摩下肢肌肉,减少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指导教会家属。

  2.6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在老年CHF治疗及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清淡易消化为宗旨,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低盐饮食为宜。为了心衰患者水钠潴留的控制,应适当限制饮水。多吃含钾、钙、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和鱼类等,限制食用动物脂肪、内脏、鱼籽、软体动物、发物及酸辣腌制品。

  2.7 出院指导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在家疗养时间长,要进行合理的出院指导。

  ①加生宣教,使患者对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有全面了解和认识。②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③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⑤定期复查,如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2]赵月霞.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888-890.

  [3]葛建云,陈立,张青艳.舒适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46(26):43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统计收治患者的就诊特点。其中实施一般院内常规护理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为58~80岁,平均年龄(66.5612.73)岁;我科实施急诊综合护理干预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60~79岁,平均年龄(65.1711.62)岁。所有老年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其中48例因疼痛伴恶心呕吐就诊,47例因乏力、纳差症状就诊,15例患者病症较轻或不典型。其他基本资料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

  入院后积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院外情况,重点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发病症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既往治疗、住院等历史。因老年群体特殊性,其对疼痛及其他症状的反应较迟钝,患者本人对疾病的描述疏忽以及家人描述的主观性,往往造成对疾病的判断不准确,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病史,以上的情况在入院的评估中应当加以重视。结合分析患者病症以及既往治疗及检查,通过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老年人病情易产生变化以及其对疼痛感的刺激表现较为迟钝,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腹部疼痛时间、位置、性质和疼痛程度等,尤其注意尿量。若患者伴有呕吐症状,护理人员需对其病情发展密切关注,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等。对于伴有腹部疼痛的患者,也需要及时监控其疼痛的变化情况。随时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病情危重者,给予24h动态心电监护。

  老年患者尤其急症患者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再加上自身身体状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时会产生拒绝治疗的抵抗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应当多与患者积极沟通,笑脸相迎,舒缓其紧张的心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交流欠缺者应当及时与其家人沟通,协助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拒绝治疗者也应当依靠患者家属的力量协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还可以有效的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老年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中,积极给予对症治疗以减轻病患,这是首要措施,但后续的护理工作也非常的重要。给予老年患者一个安心舒适的治疗环境,摆一个易于休息的,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轻柔的动作,在询问病情时语言态度要温馨,对于患者的倾诉保持耐心、认真倾听。在饮食上,尽量保持患者的清淡饮食,对于不能进食者应当严格计算患者所需能量及时补充。对于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中医协助治疗。中药护理可以协助调理血气、滋补巩固。针灸护理可以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强化腹部器官功能,巩固临床的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来分析护理的效果,显效:疾病治愈;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老年急腹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呕吐、乏力,对于疾病的指示性不够典型;老年患者原发疾病较多,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量大;老年人疼痛反应迟钝,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长;老年患者急腹症容易病情加重恶化。

  对照组中3例患者病情恶化。进行急诊病人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分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结果 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护理质量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强,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空前提高“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交通工业也日益发达,因此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1.1 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其他一种或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肌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而引起病理变化,而且因创伤疼痛的刺激,紧张焦虑的情绪,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应急性溃疡等。

  1.2.1 跌倒、坠床、烫伤 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迟钝以及老年感觉不灵敏等因素而发生烫伤

  雷竞技APP

  1.2.2 输液外渗 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消肿,因该类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如果处理不及时,发生不良后果,易导致护理纠纷

  1.2.3 褥疮 因长期卧床、截瘫或牵引等因素,如护理不到位,及易发生褥疮。

  1.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老年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2.5 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1.2.6 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1.3.1 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缺乏 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3.2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欠缺风险意,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雷竞技APP

  1.3.3 缺乏沟通技巧 骨折患者为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她)们不知就诊程序,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如沟通不够也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拟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估,拟订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评估,针对评价的效果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2 很抓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 护士长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教育引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作好每项护理工作,科室由主管护师级或责任心强的护师担任指控员,指控员发现问题及时向科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风险预见性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风险预见性思维的基础,科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在岗继续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针对个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和谐护患关系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把为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在整个护理进程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