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雷竞技APP晚年人看护手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为了对老年人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住院病历管理处随机抽取住院中400例老年人的资料进行分组研究,对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所有老年人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经住院规范管理老年人组成研究组,而未经管理的200老年人组成对照组,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中女性患者54例(27%),男性患者146例(73%),年龄介于5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1.7)岁;对照组中女性患者49例(24.5%),男性患者151例(75.5%),年龄介于61岁-75岁之间,平均(65±1.2)岁。两组老年人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雷竞技APP晚年人看护手段十篇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人在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后,其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0.9015,P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住院通过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发现效果显著,相比于对照组,老人在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较好[2]。

  3.1.1 孤独失落 有许多老年人会因退休,生活节奏被打破,而且子女不在身边,缺乏亲情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因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生病身体机能下降,活动不方便也会令其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调查发现,住院中空巢老人以及丧偶的单身老人的表现尤为突出。

  3.1.2 焦虑 由于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也逐渐增多,严重增加了老人的心理负担,怕病怕死怕行动不便而且不想因自己的身体而耽误子女的时间,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生活中常常会变现为沉默寡言等[3]。

  3.1.3 依赖心理 由于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自理能力大大下降,而且常常会伴有多种老年疾病,需要人来照顾,尤其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其身边。而且老人会因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产生依赖心理[4]。

  3.1.4 恐惧心理 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害怕和担心等等

  3.2.1 由于有许多老人对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老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老人了解自身的情况,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

  3.2.2 由于许多老人因身体原因,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可在医院里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娱乐活动,如唱歌,跳广场舞,下棋,打太极等,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帮助老人锻炼了身体,还能丰富其精神生活,重新融入集体,减轻其孤独感。

  3.2.3 指导老年人接受衰老的事实,让其了解到随着其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不需要过度看重自身的生理变化,应放松心情,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另外,要告诉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充分挖掘自身的快乐。让其了解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生价值[5]。

  3.2.4 鼓励老年人对于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的疾病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年老并不等于无为,无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生死观,正确的老年健康观为:能保持生活自理,有社会功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性,但不需要没有疾病。鼓励老年人勤用脑,多用脑,同时适时的对老年人的视听嗅触得器官进行适当的刺激,可增进其感知觉功能,提高记忆力,弥补和延缓衰老,强化老年人的智力素质。帮助老年人熟悉医院环境,并随时给予指导,适时予以关心,让老人觉得不管有什么问题医护人员是和他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心,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程金莲,韩世范,石贞仙,等.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06):47-49.

  [2] 钟文贵,李舒梅,吴建波,等.老年人幸福度和抑郁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2(06):346-347.

  [3] 许淑莲,王翠华,将龙,等.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7(02):63-65.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出现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以下特点:①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疼痛症状往往不典型以无痛型者多见。有相当多病人以腹痛、胸闷、憋气、眩晕以致意识障碍为主。②快速心率失常中室早、室速或室颤不罕见,但房早、房颤更多见,特别是有心房梗死时,往往出现玩固性房颤。③由于此种病人多有一定程度的窦房结纤维化和淀粉样变,因此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④老年病人以无痛性反复多次小面积心肌梗死发作时,病人往往无明显症状出现,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是其主要表现。这主要是可收缩心肌减少所致。⑤老年人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一旦一支阻塞后,因存活心肌代偿功能差,可引起排血量下降,影响未闭塞冠状动脉的灌注,使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故一般病情较重。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恶性肿瘤等也有老年组发病率的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时往往由于并发症多而治疗困难用药也受到限制。⑦室壁瘤发病率高。老年人反复多次心肌梗死形成疤痕或广泛心肌梗死可出现室壁瘤。⑧老年人心肌梗死与脑动脉硬化同时存在时常有各种精神症状。⑨老年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当肺间质中水分稍有增加便进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因此当心肌梗死时较易在肺底部出现中小水泡音。⑩老年人心肌梗死突然昏迷或猝死较年轻人多见。

  2.1 对患给予热情接待并及时安排好病房:护士以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取得病人的信赖,容易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生活能力差的患者要给予细心、耐心的照顾,多进行交谈、解释和诱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做好生活护理: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绝对禁止一切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保持环境安静。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患者适宜进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便秘时可适当应用缓泻剂,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而加重病情。

  2.3 经常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仔细观察其精神状况、血压、尿量、胃肠道反应。地高辛的反应对老年人表现在视力模糊,以致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做心电图,或在心电监护下动态观察,以避免药物中毒。在利用扩张血管药物、利尿药物时可同时补钾,否则患者可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泛力等低钾症状。对长期服用者应注意预防性低血压。

  2.4 基础护理:①及时吸氧,并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②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切勿过快,根据病情一般15―40滴/分钟。③严格记录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④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重度休克和心律失常等。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比较常见,老年人多为因慢疾病导致身体衰竭,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不出现疼痛,心肌梗死为逐渐梗死,由于没能超过“痛阈”可不引起疼痛,无典型疼痛是老年人痛阈升高所致。

  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人类疾病谱出现了巨大变化,其中意外伤害这种非疾病损伤已经对老年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相关调查显示,对于老年人来说,意外伤害处于其死因顺位里面的第四位到第五位,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意外伤害就是跌倒。多项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避免社区门诊相应输液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本文以80例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老年人社区门诊输液意外伤害的有效干预以及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本社区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29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68.4±5.5岁,其中高血压15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39例,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均衡性。

  ①构建安全病室环境:应该保证病室光线,到了傍晚需要及时打开照明,同时地面材料必须防滑、平整并且保持干燥。

  ②加强个人防护:使病人穿上防滑鞋,并且大小合适,不要穿拖鞋,所穿衣服应该大小合适,同时裤子不要过长,避免绊倒患者,情况必要的时候应该教会患者使用相应辅助器具,主要有拐杖以及轮椅等。行走的时候应该予以稳定性非常好并且高度合适的相应拐杖。此外,鼓励患者使用眼镜以及助听器等辅助功能器材。如果是体质虚弱、超高龄患者、器质性病变非常严重以及视力极度低下老年患者,应该告知家属,同时专人陪护避免单独外出。

  ③确立高危人群:应该特别注意跌倒高危和那些病情非常严重的老年患者。编制一览表,让相关护理人员清除了解高危人群,对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以及跌倒相关危险因素与所采取的措施,从而获得配合,采取预见性防护手段,防止意外受伤事故。

  ④加强健康教育:对病人宣传社区门诊环境,如果病情允许,就应该扶助或者是陪同患者亲临门诊各处环境,特别提醒台阶、拐角以及地面不平等位置。病人输液时应该遵医嘱不要对滴速自行进行调节或者是高挂输液瓶,若出现不适应该立即呼叫护士,对患者讲解一些特殊用药相关注意事项,同时重点观察,注意患者主诉以及情绪改变,这样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非常有利。

  ⑤进行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应该结合老年人自身心理特点,一定要尊重并且诚恳对待老年患者,将其心理顾虑有效消除掉,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对病人分析意外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带来的身体伤害,让病人从心理上接受护士的帮助,主动听从护士宣教并且配合护士的工作。预先备好应急便器,防止尿憋、便憋时患者因为急忙上厕所而提升跌倒危险性。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观察组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率22.5%,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

  年龄不小于80岁的老人大多数都是室内活动老人,由于自身年龄和相关慢性疾病等的影响,老人身体平衡能力、视力以及听力均会降低,其外出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而在社区门诊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因为自身因素以及陌生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摔伤以及坠落等事故,对身体带来的影响也更加大,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保持警觉性,为患者编制优质护理方案,尽量降低意外伤害出现率。

  本组研究中,以80例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率22.5%,比较差异显著,这和芮建凤[3]研究得出的结论“针对了社区门诊里面老年输液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意外伤害。”一致,说明对老年社区门诊相关输液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加强跌倒因素方法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伤害出现概率,具有积极临床应用意义。

  [1]管秀梅,范晓燕,张佩玲等.浅谈社区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471-4471.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近年来老年性疾病患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占了较大比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呼吸道感染可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老年患者而言,除了有效的治疗外,全面综合的护理对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为了探讨全面综合护理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文章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间入院的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45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3岁。老年患者中17例(37.78%)肺炎,19例(42.22%)慢性支气管炎,9例(20.00%)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脓痰等。

  1.2 研究方法:分析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研究要求设计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护理观察报告,指定专门人员对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主要内容有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治疗手段、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统计所有数据并分析结果。

  1.3 护理措施:对所有老年患者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老年患者疏导心理障碍)、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专业的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护理,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对患者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维持病区及病房的卫生、定期消毒)。护理效果按显效、有效、无效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全面综合护理后,依据《护理学基础》判定护理效果[1]。其中显效31例(68.89%),有效11例(24.44%),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即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93.33%,与无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呼吸系统的形态将发生改变,肺功能、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易受致病菌的侵害,成为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2]。研究发现,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形态发生改变(如鼻黏膜萎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少,支气管腔狭窄,气管壁、肺壁弹性下降,保护性咳嗽减少,呼吸肌退行性变等)将有利于细菌寄生。

  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发生改变,因此在治疗时必须给予人性化的全面的综合的护理措施。文章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93.33%。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我院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有效高,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①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警惕其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危及患者生命;②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焦虑、紧张、恐惧、孤僻等心理障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通。心理护理时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与老年患者多交流,向老年患者讲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护知识,同时在精神上鼓励老年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运用温和的语言,对患者的疑问热心、耐心地解答;对性格偏执的老年患者,采取冷静的态度耐心诱导与劝解,防止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治疗;③进行专业的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施雾化吸入护理;指导老年患者有效咳嗽即以腹式呼吸为基础,让患者在深吸气呼气结束前进行咳嗽;对雾化吸入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无力咳痰患者给予吸痰[3];④给予生活护理,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软质食物为主,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与Vit C;根据老年患者肺部啰音等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啰音位于肺上叶则采取半卧位,位于肺中叶采取仰卧位,位于肺下叶采取俯卧位。

  综上所述,老年呼吸道感染除进行积极治疗,还应给予全面综合护理。本文研究表明,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有效地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安全隐患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消化内科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发疾病[1]。老年人一旦患有消化内科疾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同时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跌倒与烫伤等多种安全隐患及安全风险。为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及探讨护理防范对策,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与护理资料,比较分析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2.4)岁。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观察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给予坠床与摔倒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评分≥4分,则要告诉患者应有陪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与观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消除。(2)对于具有精神意识及肢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叮嘱患者家属24 h要对患者进行陪护,并且给患者的病床安装保护栏或约束带。(3)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潜在压疮老年患者要运用气垫床,给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床铺的平整与干燥,改变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与拉。(4)强化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指导。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药物打开,并放于口服的状态,待患者正确口服药物以后才能离开。(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日陪护,也可以指定专门的护工陪护。患者进食的时候要呈半卧位,进食速度要适当控制,建议运用小汤勺给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因为长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与轻生等不良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本组资料出现护理安全问题为80例,占9.2%。跌倒、坠床;撞伤、碰伤、烫伤属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步伐。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笔者对这些护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1)要高度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前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过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护理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细节上高度重视护理工作[8]。比如,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发放消化药与降血糖等口服药物,并认真监督老年患者按时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对于需要控制用药速度之药物(如施他宁、胰岛素等药物),则应该使用输液泵或者注射泵对其用药[9],以防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2)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10]。针对临床护理上出现的各种护理差错,应该组织讨论分析护理差错、护理缺点、护理事故原因,发现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纠正。(3)强化业务学习,大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训练,合理选派一些理论知识过硬及护理技能操作娴熟的护理人员给予经验交流以及操作示教,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术[11]。(4)科学合理安排与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排班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12],对于容易发生意外护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生命安危密切相关。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规范自身的各种护理行为,提升自己的护理素质与护理技能,消除各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1]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邬丽满.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莲.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23.

  [4]孙蓉,穆少丽.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6]王咏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8]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0):2187.

  [9]李洪溪.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33-134.

  [10]马依努尔・玉素甫,麦热也木・阿不都热合曼.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6-67.

  [11]杨爽.加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3.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综合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抽取实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评价护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年龄746岁。其中冠心病86例,脑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60-84岁,中位数年龄753岁。其中冠心病82例,脑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8例,肺癌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患者及家属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觉迟钝、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减退,临床上易发生坠落、摔倒、烫伤等意外事件[2]。患者离开工作岗位,自觉自身价值消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老年人固执偏执,不执行医嘱和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忙,照顾不周,对老人关心不够,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摆放物品过多,患者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灯光不够明亮以及卫生间没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记忆力差,对于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度等指导需要反复讲解。如果讲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反复和患者讲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则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等情况。

  124 护理人员因素 对老年人安全护理,应强调加强责任心[3]。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和患者解释病情时,有时过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31 评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护理,在床尾给出警示标志,并告知家属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环境 患者床上标识防跌倒及坠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时由专人陪护,避免患者摔倒。房间不放置过多物品,患者在卫生间时不能反锁门,万一发生意外可及时抢救。

  133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责任心,特别是对评估的高危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13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各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药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治疗依从性,积极地配合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300例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10例(34%),实施后共发生2例(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核心,对老年病房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4-5]。本组结果显示: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强护理操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改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制订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房风险管理,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

  [1] 付凤齐,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3-64

  [2]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3] 姚红英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上海护理,2011,11(2):82-8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4-01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床治疗中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对老年病患者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应对疾病有全面的了解,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同时也应对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有所认识,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防范措施[1]。这有利于提高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对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显著提高护理水平以及质量,现将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共设置100张床位,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病区,其中收治的主要对象为离职退休等老年患者,年龄为68-98岁,超过80岁患者80例,占80%,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为主。生活自理患者约占15-25%,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约占65%-75%。

  1.2.1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为风险识别,其主要为对一些客观存在和潜在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总结,而后对其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可组织全科护士,对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组织病房质控小组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检查,护士长严格监督各个岗位在职的护理人员,之后研究分析出现过风险事件。分析其出现或潜在风险的原因为:①非操作技术方面:口服药出现漏发、错发;发药后因粗心到导致漏服情况出现;在输药过程中,出现输注药物错乱,漏输等问题;②技术操作方面问题:PICC置管、静脉穿刺失败,鼻饲插管、导尿插管失败等;③护理意外事件:如出现意外脱管、压疮、烫伤、坠床以及跌倒等。通过对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原因为:①患者自身问题:年老体弱患者因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退,疾病复杂多变等;②工作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负责任。分析潜在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损伤程度以及风险性质等进行评估,而后根据风险的大小程度,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

  1.2.2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①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于病房的不同区域设立专门负责管理风险的管理小组,通过分析研究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安全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完善存在的缺陷问题,制订相应的风险预案。针对实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化疗药物外渗等病症,实施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考核培训工作;针对患者出现的压疮、坠床,制定相应的意外防范措施;针对生活自理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协助患者进行进食,协助患者适当进行变化以及进行日常生活的大小便。②制定一套必要的防范措施,事前先让患者家属对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肢体活动受限这一情况,制定一套患者家属可接受的防范措施,患者家属同意后可在协议书上签字,而后该项措施才可实施;对相应的护理风险方面进行有效的完善评估,让患者对住院患者的签字制度有所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实施必要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尤其是对坠床、压疮、烫伤、跌倒等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强化重点评估;③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查房制度,监督小组要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时的工作抽查,同时加大对其监督的力度;且护士长应做好每日查房工作,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查找其中工作效果不良的环节,及时有效掌握病区存在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掌握。护士长每天4次参加指导护士工作以及交接班检查工作,认真检查,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④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处理制度、分析、报告制度,护士长及时统计本病区出现的安全事件,并上报到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组织人员对风险问题分析评估,针对风险问题实施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对直接导致风险出现的当事人情节严重程度进行教育以及处罚。⑤建立安全护理小组。针对出现护理意外风险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病区设立意外安全小组,其组成主要成员为由护士长、主管护理负责人、分管护理人员以及辅助护理人员,彻底贯彻落实意外风险防范措施,定期分析总结其实施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针对其中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整改措施。保证高效的质量,高效的护理服务水平。⑥给予患者必要的安全宣教以及心理疏导,而后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心理情况,对患者实施防范风险安全宣教以及心理干预,如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意外,护理人员首先应给予患者基本所需,同时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了解,加强对患者实施宣教,减少护理纠纷出现。⑦加强构建和谐护理团队,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见评估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将消极处理风险事件转变为积极有效处理风险事件。2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长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不断转变,事后处理不断转变为事前预防,积极应对其中存在的护理隐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积极主动从事护理活动,自觉实行操作流程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查找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问题落实防范措施,对细节重点进行有效防范,降低风险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3讨论

  在实施风险管理中,其基础为健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关键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增强对风险因素的预见性以及评估能力[3]。老年患者因年龄大,身体各项机能不断下降,且一些老年患者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情况,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风险管理[4]。护理服务工作为一项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在整个护理活动中,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其中,且长久存在[5]。同时因老年患者一些自身的心理生理功能障碍、年龄大、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在临床护理中,存在已知未知的高风险因素[6]。实施风险管理中,首先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识别,而后根据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给予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7]。参考文献

  [2]徐爱霞,齐风玲.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及管理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60-261.

  [4]朱胜春,金钰梅.住院患者意外脱管临床特征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8.

  [5]唱荣艳,王双,周花.危重症监护病房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37(1):552-553.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住院患者7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跌倒坠床护理,实验组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跌倒坠床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列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12年1月-2011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共417例,其中男性259例,女性158例,年龄18~90岁,平均65.2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6例,脑梗死87例,脑出血44例,周期性面瘫25例,癫痫31例,中毒性脑病12例,帕金森33例,一氧化碳中毒16例,脑外伤综合征48例,重症肌无力2例,面神经炎13例。

  1.2方法。将417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按跌倒坠床管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

  见表1。对照组208例,跌倒3例,跌倒损伤程度分级为1级,坠床1例,损伤程度为2级,实验组跌倒1例,损伤程度为1级。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结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3.1高危跌倒坠床筛查。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

  3.2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实验组患者共209人,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其中高危病人134人,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3.3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雷竞技APP、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4.1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通过对209名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共筛查高危患者134人,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病房内未发生跌倒坠床,发生的1例跌倒为患者外出检查发生的院内跌倒。所以通过实施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轻了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

  4.3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从而取得病人家庭整体协调支持,用最实际的护理获得患者和陪伴较高的满意度。

  4.4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丰富了优质服务内涵。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目的:研究老年人健康行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社区对所在的老年人实施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以问卷和访视的方式向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具体包括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老年人遵医行为调查表以及辖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实施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社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以及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遵医嘱用药是老年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方法。社区护士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实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关心健康人群,从重点治疗治疗逐渐的转变为预防疾病和康复治疗[1]。从对患者一个人实施护理到对社区的群众实施护理,向老年患者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帮助老年人建立文明、健康及科学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因而,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和生活习惯知晓情况,现介绍如下。

  1.1 基本资料: 我社区选择100例调查者,其中43例为男性,57例为女性;年龄在61~90岁之间,平均为(76.3±2.6)岁;文化程度:2例为大专,8例为中专,25例为初中,65例为小学及以下;所患疾病:17例为高血压,8例为脑卒中后遗症,8例为冠心病,5例为糖尿病,6例为慢性支气管炎,7例为肿瘤,11例为其他疾病,其余的38例健康状况良好。

  1.2 方法: (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鼓励老年人戒酒、戒烟、低盐饮食,适当运动和保持体重;(2)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每个月进行一次用药指导,免费对血压、尿糖、体重以及末梢血糖等进行测量,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措施;指导家属为老年人进行正确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等康复训练[2];(3)为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要通俗易懂,文字简明扼要,使老年人能够快速的学会自我保健知识;(4)鼓励老年人家属以及邻里对其进行关爱,多家照顾,陪同老年人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身心愉悦,以免不良情绪引发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疾病。

  1.3 效果评价: 运用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老年人遵医行为调查表以及辖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X2检验表示实施干预前后的数据资料,P

  经过社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以及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研究表明,对老年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人的遵医行为明显提升。因社区护士积极主动的为老年人提供体检服务,使得老年人群能够及早的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工作,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重点是预防高血压,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真正的实施一级预防相关措施[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尼康不单纯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和缺陷,同时还有具有很好的心理状态,完整的生理情况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社区护士有计划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维持生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减轻痛苦的主要方法,提升老年人所掌握的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

  社区护士应及时的对老年人的保健需求进行了解,积极主动的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掌握其心理想法,将其及时的反馈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使社区护士能够很快的根据情况作出调整,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提升其对社区护理人员的满意度[4]。

  健康促进是保证人们身体状态完好,最大限度的开发健康潜能的方法,其为一种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状态,并努力向最佳的健康状态发展的艺术和科学。社区护士要真正的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等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的掌握最新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实施护理服务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预防疾病,保证身心舒畅。从过去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理念,逐渐的转变为以社区和家庭为服务理念[5]。护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促进和维护个人的高水哦,而且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进而提升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程度。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以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建立更加有效的健康行为。

  [1] 张淑艳,原明风.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4(04):548-549

  [2] 罗玲,戴岚,陈坚兰.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1,36(04):214-215

  [3] 陈兆杰,佟丽芳,金亚香.620名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36(16):947-948

  雷竞技APP

  有研究表明〔1〕,少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现象,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脑组织、骨和关节等损伤。为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损伤,对本病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2〕进行管理。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2月在我院随机抽取生活基本自理(能独立行走)的住院老年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60~91岁,平均(75±7.51)岁。其中老年性痴呆19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15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肺心病6例,其他3例。上述病例随机分组,1~6月28例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30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PDCA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按防止步态不稳老年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PDCA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1 收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用药情况、日常活动规律及生活需求、既往有无跌伤史。

  1.2.1.2 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 与护士有关的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与患者有关的因素:①内在因素:疾病影响,慢性累积性劳损,老年退行性变。②外在因素:包括环境、衣着及意外伤害。地面积水过多、病床过高、光线不足、厕所、浴室、缺乏扶手、患者鞋底滑等都容易导致病人跌倒〔3〕。

  1.2.1.3 制定防范措施 ①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一览表、床头卡上醒目标志。②勤巡视病房询问患者需求,及时到床前解决患者需求。③集中管理,专人看护,安排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不离视线。④步态不稳者由护理人员搀扶坐好,对坐轮椅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⑤护理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鞋子是否防滑。⑥保持地面干燥,清除滑腻;检查设施,及时清除障碍物。⑦履行告知义务:在判断患者处于跌倒的高危状态时,应将患者情况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家属说明,对不服从管理而又易跌倒者必要时建议家属陪护,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以免发生医疗纠纷〔4〕。⑧责任护士每天评估病人,并根据情况修正、增加、变更预防对策。⑨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让其下床活动,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用约束带保护。⑩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按铃;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的依从性。

  1.2.2 实施阶段(D) 成立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络。召开护士会,教育全体护士增强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规范标准完成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位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业务培训,每月一次讲课,要求护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护士长每天带领护士床头交接易发生跌倒的高危病人,以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落实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如发生老年患者跌伤,应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和跌倒应急预案,将病人损害减至最低〔5〕。

  1.2.3.1 制定检查考核标准 根据计划要求,结合本病区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全面细致的检查标准。

  1.2.3.2 检查内容 护士的素质、责任心,对老年患者病情、用药、防范措施的知晓率,巡视病房记录情况,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1.2.3.3 检查方法 利用本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网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检查工作。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实施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措施;质控组长负责对护理过程出现新的护理问题不断补充防范措施并进行指导;护士长定时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

  1.2.4 总结阶段(A)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使PDCA循环管理持续不断地运转〔6〕。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DCA循环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本组结果显示,在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方法上,PDCA循环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P

  1 沈亚儿,应佩秀,周孟素,等.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045.

  2 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

  3 孙玉勤.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834.

  4 陈淑芬,魏 娜,蹇华胜,等.老年人跌伤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局解手术杂志,2004:13.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