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互联网+暮年照顾任事”新业态雷竞技APP视察
发布时间:2023-11-10

  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是医院、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居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为主要对象,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主的老年护理服务新业态。2010年以来,陕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长。到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9.20%,直逼中度老龄化(20%)。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和安康市已超过中度老龄化标准,其中汉中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高出全国5.6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5.11个百分点。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对护理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在陕西应运而生。据调查,陕西的“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有三种模式。公立医院模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省卫健委确定的试点公立医院。如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和二附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宝鸡市卫健委确定的试点公立医院;二是各市条件比较好、技术力量比较强、此项服务已经起步的公立医院。如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3201医院、汉中城固县中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等。从试点医院看,此项服务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提供主体、服务项目、风险防控、信息平台管理、价格确定、支付机制的规定明确,操作性较强。从未列入试点的公立医院实践看,特点明显。一是大多具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基础;二是在所属区域开展了上门护理服务,服务对象大多为曾在本院就诊过的患者;三是上门护理服务的护士均从业5年以上,入户服务一般是两人,不在上班时间进行。四是服务的价格多数按照现有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的耗材进行收费,没有收取服务、交通、平台管护费用。民营企业模式。西安燕尾帽护理上门服务、汉中福寿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宝鸡高新医院、金台区仁济医院等就属于这一类。有如下特点: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服务对象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点“菜单”并评价服务质量。二是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参考国家卫健委确定的收费标准,结合当地实际运行费用进行调整。从实践看,民营企业收费略高,但综合考虑外出就医产生的交通费、子女请假陪护产生的费用以及期间耗费的时间等隐性成本,患者和家属基本可以接受。政府扶持、企业运营模式。这一类的单位有西安莲湖区“虚拟养老院”、碑林区“掌上照护”、瑞泉养老的“互联网+护理”和咸阳市“不老帮”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汉中城固县栗子苑爱心养老公寓智慧护理,宝鸡金台区怡丰园12349智慧家庭护理床等。有如下特点。一是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无偿提供场地以及政府采购的形式扶持,日常运营由企业、医院或养老院等机构负责。二是坚持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康养为主要形式,利用智能终端建立老龄人口数据中心,借助穿戴设备对老年人的生命体征、位置信息进行监测,数据反馈到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安全监测服务。三是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文化生活、康复护理、健康养生等业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顶层设计滞后,尚未引起全社会重视。一是对“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重视不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层面,对“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专题研究成果都较少,也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业处于自由发展状态。2021年初,《我省积极应对老龄化实施方案》出台,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基本没有涉及“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二是“互联网+老年护理”的社会认知度低。据课题组对西安、咸阳、宝鸡、汉中等市的居民调研,发现居民对服务的项目不太了解。宝鸡作为试点城市,有50%的参与者不了解该服务的具体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养老护理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工信、网信、卫健、民政、医保等主管部门协同推进。同时,需要宣传部门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环境。仅由省卫健委发文试点无法满足“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全面需求。“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按照《陕西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我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省工信厅、民政厅和卫健委三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省工信厅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从智慧健康养老特别是“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需求看,我省的联席会议制度没有省级领导参与,没有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社保局、省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参与,层次较低。仅由省工信厅作为主管业务部门牵头,协调推进力度较弱。市县特别是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老年人中,90%左右的居家养老,7%左右的依托社区养老,3%的入住机构养老。多数老年人都采用居家和社区养老。但是,我省市县特别是社区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从市级层面看,除了宝鸡市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内容全面、更新及时外,其他市县特别是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已经建成运营的有40多个,但各自为政,开放和应用不足,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配套政策支持不足。目前,省上没有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发展和支持“互联网+老年护理”的专项资金,这是导致市县特别是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绝大部分城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费用没有得到长护险支持。2016年,长期护理险在我国开始试点,2020年又进一步扩大。陕西仅有汉中是试点城市,但长护险只覆盖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无申报资格。

“互联网+暮年照顾任事”新业态雷竞技APP视察(图1)

  陕西居家养老床位补贴仅在部分城市实施,而且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偏低。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西安已经出台政策,对居家养老床位进行补贴,利于推进“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但是我省其他市没有实施。同时,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偏低,每张床位补贴在2000到3000元不等。而云南在5000元以上,四川在1.1万元以上,甘肃在4000元以上。这种状况制约着我省“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暮年照顾任事”新业态雷竞技APP视察(图2)

  雷竞技APP

  “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许多家庭希望将长期护理的医疗费用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陕西设立家庭病床的工作已经起步,但“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相关费用还没有列入医疗保障的支付范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有关厅局制定了《陕西省关于促进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民政系统已培训2万多名养老护理员、1000多名养老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在不断向好。但是,从总体上看,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能力不够,且工资偏低,很不稳定。养老护理队伍人才培养和供给存在能力不够匹配、数量短缺、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等突出问题。对“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了解和熟悉的人员更少。从医疗护理看,提供的医疗护理专业人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家和我省卫健委出台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对公立医院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以汉中市为例,符合要求的护士仅占总数的35.8%,护理工作强度大、节奏快,经常倒班,人员流动频繁,收入和付出的劳动相比偏低,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能力严重不足。西安、咸阳、宝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开展“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企业少。陕西已参与和开展“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企业数量少,且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中民营的多,国有的少。做得比较好的是,西安巴斯光年软件科技公司的“燕尾帽”护理上门服务平台和汉中“福寿康”汉台护理站。另外,陕西“金宝美”养老产业集团的虚拟养老院、陕西瑞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咸阳不老帮智慧养老中心等,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也涉及到“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业务。但总体来看,我省开展“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力发展“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思路和对策大力发展“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十分紧迫,势在必行。基本思路是:以制定发展规划为引领,理顺体制机制为支撑,建设市县特别是社区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出台配套政策为支持,加大护理队伍建设力度为保障,推行“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努力满足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刚需”,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制定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力推进。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摸清家底,科学制定我省“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把这项工作列入“我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并纳入市县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通过报刊、专栏、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对“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的技术、内容、相关企业等进行宣传,开办专题培训班,使人们认识到:未来的养老一定聚焦护理,“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一定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职业技术竞赛、劳模评比表彰、增加薪酬收入等,为“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即老年护理服务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优秀的护理员是保证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安度晚年、有尊严生活不可或缺的“呵护者”。事实上,“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才能使子女放下牵挂、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理顺体制机制,切实推动“互联网+老年护理”。增强党政主导工作力度,建立由省级领导任组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社保局、省医保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智慧健康养老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以加大省委、省政府对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智慧健康养老和“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健康发展。加快我省以社区养老为重点的“陕西康养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议依托全省“秦云平台”,加快建设陕西省数字康养云。整合民政、卫健、公安、人社现有健康、养老、从业人员等信息资源,使“陕西康养云”具备以协同、开放为特点,覆盖全部老人、全服务周期、养老服务业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陕西康养云”可实现省级一级部署,市区县分级使用,重点实现区县(或街道办)、社区、小区的三级覆盖、互联互通和分级管理,形成以社区为重点的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多部门政策协同,鼓励市场有序探索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公益机构、地产、保险、互联网平台、生产制造企业等形成产业合力,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与获得感。努力实现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护理服务。进一步加快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推进养老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整合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老年护理服务。推进市县,特别是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护理服务资源向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延伸,满足社区居家养老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促进“互联网+养老照护”发展雷竞技APP。重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养方面的作用。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养老病床、家庭病床,预约上门护理,把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护理”真正落实扩展到群众身边。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求群体的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更多的城市列入试点范围。借鉴试点城市的相关经验,坚持基本保障,量力而行,结合实际出台具有陕西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用社会保险互助共济激活和满足有效需求。2021年,西安市卫健委、西安市医保局联合印发《西安市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试点指导办法》,探索三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莲湖区启动家庭病床试点。长年不能间断治疗的慢性重症患者或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或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望在家就能享受到来自三级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服务,并按比例享受医保报销。应总结西安对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床位补贴的做法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力度。通过部门筹一点,政府争一点,个人承担一点,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社会投资,丰富适老产品,推动“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取得实效。努力争取国家“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大功夫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多方合力、综合施策,通过“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进一步充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一是充分利用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高等教育新设专业,培养护理师资队伍;技术院校培养护理人员,建立健全护理人员长期培训机制;对在岗在职人员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二是制定并落实护理人员开展“互联网+老年护理”的劳动服务标准,加强家政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为新入职的大学生发放养老护理工作补贴、为在岗的养老护理员发放奖励津贴;四是参照我省实际工资水平,推行“岗位工资制”。区分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及技术要求,设置差别化的工资标准,实行“按岗取酬”,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稳定护理人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队伍建设。邀请大专院校和三甲医院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对“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合理确定护士劳务技术价格和劳动报酬,对“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护士的劳动报酬要兑现到位。大力引进国内着名品牌,积极培育老年护理服务“全职企业”。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大,老龄化催生着“朝阳产业”。安康市岚皋县引进了乾翔健康集团,不仅促进了安康市智慧康养的发展,2020年还为安康市岚皋县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税收收入。这一做法值得我省在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发展“互联网+养老护理服务”时借鉴。总结和推广西安市金宝美公司、西安全乐养老公司的经验,扶持民营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商业化运营的合理合规盈利模式,在“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业领域大有可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雷竞技APP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