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我邦晚年雷竞技APP照顾的近况及开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3-11-17

  雷竞技APP雷竞技APP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

我邦晚年雷竞技APP照顾的近况及开展对策

  65岁者 ,发展中国家年龄>

  60岁者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7.5% [2]。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 11%。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总人口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3]。国际上通常用65岁以上人口从占全人口7 %增长到14 %的时间 ,来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进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4]。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 5 ],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 ,接近一半。 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 ,如北京、 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6]。

  目前我国存在3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也称共助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邻里提供帮助。在我国 ,照顾老年人被看作是家庭首要和最基本的责任。家庭成员是给予老年人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和经济方面的支持的主要来源。自我养老亦自助养老,通过老年人自己的努力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过去,自我照顾养老并没有被认为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即公助养老,在我国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医院、 托老所、疗养院和临终关怀院等[7]。

  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某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如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8]。其中老年人社区护理内容有:为老年人义诊,系统治疗各种疾病 ,重点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和心理疏导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需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个案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另外,某些城市还开设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及农村成立的敬老院等。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帮助老年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9]。但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距较远,目前我国的老年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①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②以大中医院为中心,忽视了基层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表现在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方面,则是没有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大量的欠缺。另有超过2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而目前实际能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4-5倍。50%的老年人愿意在所居住的街道卫生服务站接受一般疾病的防治和一般医疗护理服务,但还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医疗服务设施在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10]。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目前这3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遇到很大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出现;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照顾者主体--妇女的就业率增高;另外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子女外出工作),这些都使得家庭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空巢”家庭的出现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模式。慢性病的高发使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大大减低,中国的退休体制使老年人自我表现照顾能力更加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卫生保健的不平等性 ,那些失业的、下岗的、自谋职业的以及没受过很好教育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很好的卫生保健,也是对社会养老的冲击[7]。

  在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呈现高龄化的趋势下,老龄化社会进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伴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增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并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 生活照料等问题,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需求,整个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吕探云等[12]的研究显示: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认知功能减退,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相当一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和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老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长期护理需要量增加。宋伟利等[9]的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一半以上的老人院老人的移动和排便需要依靠他人; 在社区65~74岁的老年人中,13.5%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协助;而85岁以上老年人依赖他人的比率是65~74 岁的3倍。肖功莲等[13 ]在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高龄老人10年健康及护理需求的追踪调查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龄老人对护理人员家庭访视、上门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希望家庭访视和电线% ( 2006年),对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的需求由11%、16%( 1996年)分别上升到68%、79% ( 2006年)。王春梅等[14]对山东聊城区780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9.4% (151例 )的老年人认为身体不佳,慢性病患病率68.5% (534例 ),他们中的大部分迫切希望社区护理人员走进他们的家庭。田国栋等[15]对上海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总体规模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 ,老年护理医院的供给量只占了需要量的 20%左右。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10]。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985年我国天津市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16]。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17]。

  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16]。

  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18]。

  树立老年护理理念是我们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我们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树立注重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残疾、致病的护理理念,更应重视功能的状态,重视能力的发挥,要重视保持和增进老年人自己胜任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让老年人病而不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同时,注意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与尊严[11]。

  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10]。

  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应构筑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11]。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建立一支服务人员队伍,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家庭护理、日间老年护理中心、托老所、短期住院的老年护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点,以及教育老年人群如何利用社区已有的护理服务是提高社区服务利用率,满足社区低收入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要。我们应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遵从老年护理伦理、法律和道德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护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需要建立创造性的、 形式多样的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各层次中国老年人的需求。

  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基层普及雷竞技APP、高层突破”战略。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增设康复医学、家庭护理学、临终关怀等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专家,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19]。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对这一资格证书的考试将有助于通过要求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而快速发展中国老年护理[7]。对于老年照料者(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 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10]。

  老年医疗保健的法律化、制度化是老年护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因此,应该制定我国的老年福利法和老年医疗保健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得多,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老年护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应成为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努力方向。

  [2] 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杂志,2007,24(1):39.

  [3] 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7,13(12):1117.

  [4] 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江苏卫生保健,2007,9(3):39.

  [6] 季文琦、董 沛、米光明 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79.

  [7] 万宏伟、于 放.人口老龄化使中国老年护理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护理,2007,13(7):589-590.

  [9] 宋伟利、缪景霞、罗宇玲.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4,10(12):1161.

  [10] 丁 俭、王 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21(5):42-43.

  [12] 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13] 肖功莲、师清莲、刘瑞贞.虎门农村高龄老10年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变化趋势.护理学报,2006,13(7):7-9.

  [14] 王春梅、李军.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45-46.

  [15] 田国栋、熊建菁、张、胡海霞、吕旭飞. 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555-556.

  [19] 王晖、戴红霞.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当代护士,2003.6:28-29.

  [20] 姚海明.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06,6:41-43.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