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暮年雷竞技APP患者的存在看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老年人患尿毒症后的恐惧心理、生理原因导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及环境转换的不适应,常导致失眠。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床铺柔软,准备合适高度的枕头,两床之间加以颜色柔和的隔帘。白天输液时间长易入睡,可由家属陪着聊天或听广播,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提高夜晚睡眠质量。必要时可以使用安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对焦虑引起的失眠效果较好。

  老年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不如年轻人,皮肤干燥居多,应避免每日沐浴;尿毒症患者,可从皮肤分泌肌酐和尿素氮等毒素,此类物质可刺激皮肤造成皮肤瘙痒,用清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用力揉搓及使用刺激性清洁物品;督促患者勤漱口,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督促患者剪指甲,老年人指甲多脆硬,可于洗澡后用较钝的剪刀或锉刀修剪,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对清蛋白的代谢活性降低,储备少,加上肾脏替代治疗会损失一部分蛋白,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持续的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雷竞技APP因此饮食管理对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至关重要。①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供给充足的热能,最好选用含蛋白较低的麦淀粉。、土豆、南瓜等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纯瘦肉等,控制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如豆制品,因其所含非必需氨基酸高,过多摄入会加重氮质血症。②限制钾的摄入:例如西瓜单位重量含钾量不高。但大量食用也可导致高血钾。禁食干果类、坚果类、菌类、豆类、浓缩的汤汁或果汁。③多摄入维生素: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猕猴桃、山楂、西红柿等,提高机体免疫力,雷竞技APP改善营养状况。④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2~3g,包括酱油在内,忌用榨菜、咸蛋、咸肉、酱豆腐等腌制品。⑤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摄入绿色蔬菜、新鲜水果、河鱼、牛奶、木耳等,少食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奶油、蛋黄等。⑥低嘌呤饮食:尿酸高的患者,应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内脏、浓肉汤、蘑菇等,戒烟酒、浓茶、咖啡。

暮年雷竞技APP患者的存在看护十篇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尿毒症要求控制水分摄入,易导致便秘,加重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合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定时排便,尽量早餐后排便,以建立条件反射。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慢按摩,促进肠蠕动。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老年尿毒症患者,尤其是在股静脉置管者。往往限制活动,增加了卧床时间。科学地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可在保证管道通畅的情况下酌情翻身,未置管的下肢做抬腿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还可应用作用温和的泻药,如大黄浸液等,也可进行清洁灌肠,但不能长期使用。

  由于患者多长期卧床,应做到六勤,预防压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老年男性患者尤其注意观察阴囊与股内侧皮肤贴合处,此处极易出现湿疹或皮肤破损。大小便失禁患者便后应及时清洗外阴,保持外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老年尿毒症患者一般都有晨吐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肾衰竭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肠道内的细菌将尿素氮分解为氨,刺激胃肠道黏膜;尿液浓缩、稀释功能减退,晚上小便增多,血液浓缩,早上起床时血尿素氮浓度较高,所以会出现晨起呕吐现象,严重时会有顽固性呃逆。老年人胃肠道黏膜较脆弱,反复呕吐极易受损,并发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早上起床时可适量喝水,稀释血液,使尿素氮值保持稳定,减轻胃肠道症状,避免因严重呕吐导致消化道出血。

  老年尿毒症患者因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疾病轻重等差异,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经常巡视患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稳定的精神状态。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有烫伤、跌倒、坠床、感染、进食噎呛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热水袋,水温50℃。开水炉旁悬挂“小心烫伤小心地滑”提示牌。反复交代病室环境,使老年患者熟悉周围环境,床头醒目位置悬挂“小心摔倒”提示牌。病室地面应防滑,无障碍物,卫生间及墙面有扶手,卫生间地面可铺防滑垫,床铺高矮以老年人坐在床边脚能着地为宜,床旁加床档防坠床。选择合适的病衣,裤腿不宜过长,以免跌倒。老年患者常夜尿增多,因此夜间应亮地灯,以防起床时出现意外。对于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需留一名陪护,协助医护人员照顾老年人下地活动、入厕及生活起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感染的发生。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食物应软易消化,嘱患者细嚼慢咽,干食应备水,稀食应放慢进食速度,减少噎呛。

  2011年2月-2014年5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②本卫生院负责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已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未合并心、脑、肾及眼底等重要器官或组织的严重并发症。上述患者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7±7.5)岁,病程7~21年;干预组(n=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4±8.2)岁,病程6~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水平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对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予以抗压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以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为[3]:①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本研究采取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相互结合的宣传方式,如面对面的私人交谈、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门诊咨询及高血压的专题宣传讲座、高血压防治座谈会等。同时,还通过散发高血压相关教育的宣传册,建立防治高血压的专栏等,还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播放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片。②每天饮食指导:正确控制每天的饮食是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肥胖与机体血压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应正确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每日热量的摄入总量,避免暴饮暴食等情况的发生,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每天饮食应注意限制钠盐的大量摄入,尽量食用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保持每日大便的通畅状态。同时还需嘱咐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等。③心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年龄、教育程度和性格等方面特异性予以心理干预措施,进而有效缓解其心理情绪和精神方面的困扰与压力,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护理人员的干预措施。④运动干预[5]: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可有效保持标准的体重指数,还可起到巩固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目的。运动方式主要为有氧运动、四肢伸展运动及增强肌力的训练,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锻炼方式、时间以及强度等。⑤遵医行为干预[6]:社区医务人员应对患者抗压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予以重视和加强,使得患者知道遵照医嘱服用抗压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长期规范化用药,使得血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或组织并发症的风险。

  干预效果判断指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分为12项评估指标,每项指标分5级,每个级别为1分,共60分。共分为良好、一般和差等不同的级别,优:40~60分;良:20~40分;差:<20分。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予以分析,生活质量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压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收缩压(132.1±8.2)mmHg和舒张压(80.7±10.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2±9.4)mmHg和(92.1±9.3)mmHg,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优32例,良17例,差11例,优良率81.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优19例,良16例,差25例,优良率58.3%。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老年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特点是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愈率不高等,且有较多并发症,老人自身抵抗力不强,有较高的合并感染几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肺心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咳嗽、气急、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为进一步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和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肺心病患者中的诊断及症候标准,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56~70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55~6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肺心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 患者存在不健康心理是正常的,患者可能不信任手术效果,或者心存焦虑,因此,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如派发宣传手册、观看录像等,将肺心病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讲解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2],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心里疑惑。

  1.2.2饮食指导 因为肺心病有着较长病程,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消化功能不强,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饮食上,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重粗细搭配,保证患者每日食入的纤维素符合相关标准,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避免油腻、酸辣刺激的事物,总之,坚持润肠通便饮食的原则,满足机体需要。

  1.2.3心理指导 因为肺心病痊愈的难度较大,且容易发作等,患者在很长的病程中,长期受到肺心病疾患带来的生活不适,患者可能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有同情心,与患者多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表情、眼神等行为反应进行细心观察,指导患者调控自我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家庭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反应,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生活习惯指导 据相关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疾病,因此,需指导患者戒烟酒,讲卫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注重劳逸结合。冬季和春季是比较容易发生肺心病的季节,指导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定时开窗,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出现受凉感冒等问题,在强化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机体抵抗能力,若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另外,患者的睡眠往往会受到疾病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嘱咐,在睡觉前不能够饱餐,其他一些饮料也是不允许的,比如浓茶、咖啡等,可以饮下一杯热牛奶,为了更好的入睡,还可以采用温水泡脚的方法。为了降低患者大脑的警醒水平,可以将音乐疗法以及松弛疗法应用进来,通过轻缓的音乐来给予患者必要的引导,促使其更好的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为了减少那些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患者就会形成规律性的睡眠,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如果患者有着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那么还可以给予适量的催眠药物,促使患者更好的入睡。

  1.2.5防治并发症 老年肺心病的一大特点即有着较多的并发症,老年肺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就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老年肺心病患者没有健全的肺功能,在夜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定期经常巡视和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密切观察,如果有厌食、腹胀、腹痛、恶心、咽部发痒等情况出现,提示可能会呕血;如出现腹部不适、肠鸣音亢进等,则提示有便血的可能性存在,向医生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6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患者,要主动热情的接待,将本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医院人员信息详细介绍给患者,注意清扫病房环境,保持足够的宽敞和舒适,营造一种良好的就医氛围。另外,要设置方便安全的生活设施,保持整洁,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另外,老年人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往往会比较依赖于年轻的子女,那么就需要对老人的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评分变化。护理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评定,两者总分皆为24分。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表来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十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食欲、抑郁、焦虑、睡眠质量、排便、日常生活、家属理解、身体疲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心态等。每一个部分分为5个等级,满分为5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1两组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显著低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41~50分的人数以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肺心病指的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或结构异常,增高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病情容易反复,有多种并发症,对会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来将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法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肺心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患者身体消化机能往往存在问题,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养成正确的饮食规律,多吃一些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病情一直反复,患者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躁不安、抑郁等,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有助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董文红.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4):123-125.

  [2]谭艳.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2011,2(12):87-89.

  [3]沈祺静.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0,2(7):21-22.

  [4]杨宏娥,滕巍.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2(2):87-89.

  [5]徐向阳.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89-91.

  [6]冯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3):98-9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心肌细胞缺血,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发作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极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健康行为,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1]。抑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负性影响[2]。因而,伴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加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本研究对比了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家庭支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12年2~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4例,男55例,女39例,年龄≥60岁,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功能Ⅰ~Ⅲ级,住院时间>

  4周,入院后2 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抑郁症状筛查,≥50者;排除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和理解量表;心理科医生诊断并建议药物干预的严重抑郁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0~86岁,平均(72.48±5.39)岁,平均教育年限(11.73±2.85)年,平均病程(11.82±2.38)年;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83±4.93)岁,平均教育年限(11.19±1.25)年,平均病程(12.16±2.29)年。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该组护士均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冠心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疏导要点,综合制定护理干预方案。①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的健康教育更强调系统性,采用集中宣教和个体化教育的方式,首先通过面对面单独沟通,了解本组患者抑郁状态最突出的问题和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本组特点开设冠心病病友健康讲座,在常规的冠心病知识宣教基础上,重点解释和分析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过程中设置问答交流环节,收集患者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业解释,对个体化问题则以单独交流方式解答;②心理护理,对于本组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心理护理是重点,冠心病患者经受疾病症状折磨和长期治疗负担,易产生对健康的失望、对疾病的恐惧、对社会的抵触甚至是愤怒,应结合疾病特点以互助团体、榜样效应、社会及家庭支持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将本组分为4~5人的互助小组,在病友健康讲座之后开展小组交流,谈病史、治疗史、心得,可以延伸至生活中的困难、情绪宣泄等,过程中医护人员进行引导,注意倾听,并对突出问题进行疏导,请同期或已出院的心态和康复效果最佳的病友述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之为榜样,激励患者,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环境,结合家庭关怀干预;③家庭关怀,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倾听和疏导患者家属心理负担,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使之了解家庭支持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增加探视次数和时间,家庭成员尽量都能到医院探视,对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建议;④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心功能及抵抗力,还能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低强度、缓慢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如太极拳、散步等,每周2~3次,每次30 min左右。

  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评价。抑郁程度,由SDS评价,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家庭支持,由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4]评价,包括5个维度,总分10分,家庭功能障碍的分界值为7分,得分越低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5]评价,包括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等5大项目19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好。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护理干预前两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护理干预前两组S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SAQ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抑郁值的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度升高。心绞痛是主要的症状之一,而心绞痛给患者带来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恐惧甚至濒死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抑郁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可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增加机体代谢,增大耗氧量,加重心肌负荷,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同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使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管内凝血而出现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6~8]。因而,冠心病不仅是身体的严重疾病,还可能导致严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进展。

  生活质量涉及生活的多方面,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程度高,现实的空巢状态的孤独感,使其更为渴望家庭的关怀,尤其是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孤独是加重期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9]。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良好获得更多家庭支持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更好,发病风险降低[10]。而适当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脏功能和机体抵抗力,运动还是一种发泄负性情绪的途径。有研究认为,在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升高或达到正常人水平,舒解由于心理应激导致的抑郁的负性心理状态,对抑郁有辅助治疗作用,运动疗法可作为抑郁症的一种替代疗法,其长期效果明显[11,12]。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家庭关怀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

  综合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提供一个集中的平台,在此可以获得冠心病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同时还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病友集中参加讲座,首先是一种大家交流的促进,讲座后不同的互助小组再进行分享,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甚至可以倾诉,患者在团体中获得情绪的宣泄、安慰和鼓励[13,14]。并安排榜样病友与大家分享自己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的经验,为在院的患者树立信心和榜样,建立正性的心理状态。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疏导其可能存在的困扰,对其进行冠心病心理辅助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鼓励家属以实际行动增加对患者的关心照顾,多亲人、多探视、多问候、多亲近,尽量消除患者孤独感,增加家庭温暖。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抑郁状态、家庭功能障碍均较为明显,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家庭关怀现状存在明显缺陷,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显著降低,并远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综合护理全面关注老年患者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措施增进患者相互交流及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宣泄情绪,获取正面的支持力量,建立正确的应对疾病态度,减少自怨自艾,消除抑郁状态;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说明综合护理加强了患者和家庭的互动和亲情纽带,通过医务人员的悉心交流和沟通,使家属理解患者对家庭关怀的需求,家属主动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的支持中,促进患者家庭的感情和睦,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关怀。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Q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说明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通过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内心温暖,建立治病信心和自信,积极配合对疾病的诊治,参与疾病自我管理,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显著地改善了伴抑郁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得到更多的家庭关怀支持,提高机体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

  [1] 马跃文,刘畅.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41-143.

  [2] 赵婷,王英. 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56-2258.

  [3] 李月,李寿欣. 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的区辨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05-510.

  [4] 戚厚兴,贾传鲁,张作记,等.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关怀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34-836.

  [5] 毛瑞英,王建辉,谭峥,等.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25):26-27.

  [6] 甄严杰,何翠竹.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11-12.

  [7] 兰洁,廖光荣,方向红. 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6.

  [8] 宋翠侠,柴树花.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62-2463.

  [9] 张秀敏,米娇,武如冰.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9-8920.

  [10] 张宏晨,王培席.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与家庭关怀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23-1025.

  [11] 季向东,王群松,方春霞.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31-333.

  [12] 柳兰仙,方志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4):536-538.

  [13] 陈静,汤鸿鹰,吴红敏. 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浙江医学,2011,33(4):609-6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 使老年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 营养缺失严重, 骨质疏松发生率的不断提高, 受到外力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及干扰, 使患者发生骨折的机率日渐扩大,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作者以本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骨外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 男74例, 女54例;年龄60~74岁, 平均年龄(68.5±2.6)岁;患者参加此次研究时, 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开导患者, 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确保良好康复。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加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 在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工作, 以此保证患者更好康复。

  1. 3 观察指标[1] 生活质量:根据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 内容包括:生理、心理、躯体疼痛、精力、社会、情感等出发, 分数越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高。护理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所得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为(85.6± 12.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为(62.5±8.7)分;组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21, 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38例, 基本满意22例, 不满意4例, 满意率为93.8%;对照组满意32例, 基本满意20例, 不满意12例, 满意率为8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 P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护理方面应制定有效地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加速疾病愈合。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该院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老年骨折患者中的3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介入整个治疗过程,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66例,经x线拍片诊断其骨折明确,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8例,年龄54―72岁,平均(66.5±7.2)岁;其中,跌倒伤20例,车祸伤13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6例,年龄53―76岁,平均(67.8±7.9)岁;其中,跌倒伤21例,车祸伤12例;均除外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手术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并给予对症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护理①术前准备:老年患者因伤后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使其在术前养成床上大小便的习惯,因其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需耐心教其使用呼叫器、学会在液体输尽或不适时呼叫护理人员,加强皮肤护理,特别是术区周围的皮肤护理。②疼痛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较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耐心解释疼痛原因,注意观察疼痛是否由于术后不佳所致,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老年患者对止痛药物的反应较差,在使用正确药物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多花时间对其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减轻疼痛:可以将老年患者合理的分区管理,相互间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关注。③营养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其每日进食量及进食次数,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案。同时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下降,需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个性化强调患者对味觉的满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但仍以清淡饮食为主。④睡眠管理: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了解影响睡眠的原因,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若是环境改变所致,需加强沟通,疏导其对病房环境的认同:若为疼痛所致,可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若为焦虑等心理因素,需加强心理疏导强度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⑤并发症预防:特别是褥疮的发生,需协助其床上翻身,变换姿势。对活动能力重度下降者,需要给予褥疮易发部位的按摩,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做好床旁清洁护理。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特别留意其症状的变化,如加强排痰,教其有效排痰的方法,鼓励排出痰液,合理使用祛痰药物等等。⑥心理干预:需加强疾病宣讲力度,使其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通过聊天方式,倾听患者的述说,使其心理得到合理有效地舒展。通过鼓励机制,强化其对治疗的依从性。⑦康复训练: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调动病人积极性,根据病情、体力、耐力制订锻炼计划。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如果功能锻炼需要借助支撑物如:拐杖、轮椅、步行器等,最好在手术前教会并能运用。

  1.3.1疼痛评分记录入院时(110)、手术前(T1)、术后2d(T2)及术后7d(T3)时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Pain Rating Scale,NPRS),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度。数字范围为0―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无痛=0,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痛”。

  1.3.2疼痛引发的相关性症状观察并记录术后因疼痛引发的需要给予对症治疗的相关性症状,主要为心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1.3.3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手术后1个月,采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通过填表问答形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价其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y)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入院时(T0),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前(T1)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术后随着护理干预的进行,两组患者的疼痛开始降低,均于手术2d后(T2)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中术后患者因疼痛发生相应不良症状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各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33名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7-45d,平均(37.5±7.2)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8-33d,平均(25.6±7.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疼痛是创伤后和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骨折患者虽对疼痛的反应性降低,但其持续时间长,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其他器官功能的下降,易出现因疼痛而导致的继发病变。所以临床工作中,在疼痛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工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综合分析,老年骨折患者主诉疼痛的原因如下:①躯体性疼痛,其特点是多为轻中度疼痛,但持续时间长,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干预:主要由于不佳所致,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②心理因素:老年患者随着认知能力的下降,对疾病的愈合情况及生活、住院费用等的忧虑,也会加重期疼痛值。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该次的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兼顾了对疼痛的护理和心理因素的干预,起到良好效果,术后第2天开始,患者的疼痛值开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明显区别体现出干预的有效性,并再次证明了有效地生理和心理护理能减轻疼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同时,这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因疼痛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见研究的患者来自我社区自2010年2月到2012年1月间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共计97例,均资源的参见此次的研究。患者都被确诊为高血压且行药物治疗,97例患者这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中有烟酒史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58.3±5.8岁,高血压病程在3-28年,患者中有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等合并症。常规组和干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2 干预护理组 在常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为期3月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有:为患者宣传讲解糖尿病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护理办法;1-2周为患者行健康教育的授课,主要包括日常饮食,运动、合理用药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办法、卫生行为的矫正等方面的知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其体重,运动计划、血压监测计划、情绪及心理调节计划,可以采取面谈示教、电话指导等措施,并建立患者执行情况记录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宜的指导;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及心理情况,个体化针对性的做科学的心理疏导和护理;1-2周到患者的家中进行探视,评估当前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就医及服药等情况,做专门的记录。

  1.3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4] 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的评定按照生存质量见表进行评估,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方面,每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并测定患者总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

  2.1 干预组在护理干预之后在卫生行为即锻炼、膳食、监测等方面明显地要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及每组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组在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常规组,详细结果,见表2,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性发展,对于血压的控制非常不易,常常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十分的显著。该病受到患者的遗传、生活习惯、膳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也作为一种心身病,非药物治疗法现在在社区或者综合性医院都得到普遍的重视。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生活质量指的是其在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功能和感觉,是囊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性概念。在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体指其对自己目前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健康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满意度的感觉及评价。老年人作为特殊的人群,在护理干预中会有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患者年龄、个性、文化水平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提高患者克服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有效地控制血压的水平,减缓甚至消除高血压,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措施可以让患者改变其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让患者及其他的健康人都有了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增加了治疗的效果,将血压保持在一定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护理干预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演变的过程及改变过对人体的危害和预后的护理,患者能动性地积极控制血压,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恶化,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2] 肖元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21-123.

  [3] 付丽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1):137-138.

  [4] 张珍.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2).

  [5] 阙秀芳.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内科,2012,07(3):318-319.

  [6] 张红梅.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26-27.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整体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生活前景、健康感觉、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生活的满意度为50.0%,远小于观察组(91.0%),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饮食结构,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稳定,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近几年受到人口老龄化及膳食结构改变的影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愈发增多,严重影响了国民整体素质[1]。由于该病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必须坚持坚持通过饮食及药物治疗等控制血糖,维持病情稳定,所以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对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我院分析了护理干预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00 例 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辅助检查确诊[2]。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100 例,包括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60 ~ 82 岁,平均(75.3±3.8)岁;病程1 ~ 10 年,平均(3.7±0.8)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6 例,初中35 例,高中或中专23 例,大专及以上26 例;职业分布:农民2 例,普通职工10 例,干部75 例,其他13 例。观察组共100 例患者,包括男性58 例,女性42 例;年龄60 ~ 81 岁,平均(75.6±3.3)岁;病程1 ~ 11 年,平均(3.9±0.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 例,初中36 例,高中或中专24 例,大专及以上25 例;职业分布:农民2 例,普通职工9 例,干部76 例,其他13 例。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整体化护理干预:一是将5 ~ 6 位患者划分为同一小组,配给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三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四是鼓励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五是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实施护理干预6 个月后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其中生活质量共包括生活前景、家庭支持、健康感觉、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五个方面,每项满分为20分,表示生活质量非常高,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可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较满意与满意4 个级别,其中满意与较满意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之比即为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及统计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计数数据与计量数据分别采用百分比与(均数± 平均差)的方式表示,其组间比较的差异则分别采用X2 与t 进行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生活前景、健康感觉、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为50.0%, 远小于观察组(91.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糖尿病患者在60 岁之前发病并且一直持续到60 岁以后或者60 岁之后才发病的都属于老年糖尿病,该病还具有很多的特点,不仅是慢性疾病,也是非常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生活前景、健康感觉、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评分与生活的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

  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稳定,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及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老年痴呆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该病的发病因素涉及多方面,绝不能单纯的使用药物治疗,因此规范化的护理对于老年痴呆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规范化家庭护理主要指通过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心理、饮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院外护理方法。本研究通过探讨规范化家庭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诣在为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提供借鉴,现有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8±15.6)岁,平均病程为(2.7±1.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65.4±16.1)岁,平均病程为(2.5±1.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标准:①符合老年痴呆病临床诊断标准[1];②家庭中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员可以对其进行照顾;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合并重大心、肝、肾脏疾病的患者;③对烟、酒具有依赖的患者。

  1.2.1 对照组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并叮嘱患者要按时返院复查,且按时服药。

  1.2.2 观察组 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家庭护理干预:①开展出院指导讲座:患者在出院前要开展一次讲座,主要由我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专业护理人员、院外老年痴呆康复治疗专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家庭中该如何展开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指导、安全防范、日常饮食和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展开规范化的护理工作;②心理指导:患者出院后,家庭成员要营造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在每天上午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每天在患者睡觉之前向患者讲睡前故事等,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对于患者的支持与关爱,以保证患者心情愉悦;③安全防范:患者在外出时要随身携带带有家庭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的小卡片,并将家庭中的危险物品放到患者不易触碰到的位置;④日常饮食:患者一日三餐要按时,且多吃用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及膳食纤维等,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⑤康复锻炼:选择一些带有记忆性的物品,如相册、日记本等,每天上午家属可以借用这些物品对患者讲述过去的一些事情,以刺激患者的记忆力;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要向患者说明其功能,并教患者学会自己使用;⑥随访:护理人员每周六通过电话询问患者家属其身体状况,是否发生过不良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可进行家访活动。

  1.3 观察指标 患者返院复查时向其家属发放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意外发生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表(RAND-36)[2]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身体角色限制、情感角色限制、一般健康、心理健康、身体疼痛、活力八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心理健康、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呼吸系统多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气流受阻,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肺气肿和(或)慢性支气管炎。虽然气道阻滞为进行性发展,但仍有一些患者为可逆性,且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力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32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男90例,女42例;年龄60~87岁,平均(73.4±4.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肺疾病学组关于COPD诊治指南标准[1]。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属于COPD稳定期。排除老年痴呆、长期卧床、严重心肺功能衰竭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①护理评估:患者入院时对其一般身体和心理状况、健康史进行评估,一般身体情况包括机体反应能力、呼吸功能以及并发症等;心理状况包括患者抑郁、失眠情况;健康史包括既往感染、过敏、吸烟、污染等外在因素,同时询问其患有可能导致COPD的各类病症;②护理计划实施:改善肺功能、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急性发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是治疗护理的主要目标。有效排痰:老年患者存在咳嗽无力、排痰困难的特点,护理人员可采用胸部叩击、雾化、引流的方法从而促进排痰雷竞技APP,并指导患者多饮水;氧疗:持续性给予晚期严重COPD老年人氧疗;呼吸功能锻炼:教会老年人如何进行正确的腹式呼吸锻炼及呼吸操,同时指导患者也可采用定量行走、登梯练习、练太极、气功等医疗体育运动;安全用药:老年人治疗方案应当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用药应当充分,且疗程稍长,雷竞技APP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对各种药物副反应的监测;心理辅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增加社交活动;健康指导:包括指导患者食用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戒烟、耐寒训练、劳逸结合等多方面[2]。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监测患者肺功能,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包括1s最大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例(FEV1/ FVC)。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肺功能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P

  2.1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FEV1、FVC、FEV1/ 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COPD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患者早期后存在较为明显的咳嗽、咯痰症状,且痰液呈泡沫样或白色,若患者为发作期,则其痰液甚至会表现为脓性分泌物;②COPD早期患者劳累后存在着轻微的呼吸困难,但给予适当休息后,其症状能够得到缓解,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加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存在突然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可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喘息的出现[3]。临床有很多基础疾病最终会引起COPD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该病具有发病时间较长的特点,炎性细胞对支气管黏膜及黏膜周围组织长期侵袭及程度的加深,会导致受炎症侵袭部位的气道发生堵塞,最终导致COPD的发生。有研究报道[4],临床COPD具有高达0.6%~4.3%的患病率,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详细阐述,但大部分学者认为COPD发病与感染、过敏、吸烟及空气污染存在着密切联系。以往对于该病的治疗,仅仅只注重对疾病本身的处理,但随着进一步发展的医疗事业,人们发现,给予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适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同时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并且加用药物,能够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COPD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同时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刘雅丽.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20-221.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