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老年护理学(geirontologicalnursing)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既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对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共200例,其中超过60岁以上128例,65岁以上7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护理体会。
2.1 安全护理 ①防跌倒。在老人走动的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水泥地面应避免受湿; ②防呛防噎。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进食的要合适,要求老人注意力集中; ③防坠床。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以防老人坠床摔伤;④注意给药安全。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标记鲜明,发药时向老人讲解清楚,使其确实明白;耐心细致地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在服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应注意其延缓反应;⑤防止交叉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上新的疾患。所以不宜过多会客,必要时可“谢绝会客”。
2.2 饮食护理 ①限制热量:老年人因活动量减少,需要的热量相应减少,一般为青年人的70%,为避免热量过剩而身体肥胖引起疾病,每人每日的总热量为1500~2000 kcal;②优质蛋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优质蛋白的来源主要由鱼虾、瘦肉、蛋类、奶类和豆制品等。③限制脂肪:老年人对脂肪消化吸收较慢,过多的脂肪可在血和组织里堆积,不利于健康长寿,每日烹调油以25 g为宜,是脂肪供热量的25%;④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基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为老年人补充维生素A、C、E及复合维生素B很重要,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⑤无机盐:老年人对钠的摄取不宜过多,以防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性高血压,一般每日的量不超过8 g,患高血压的老人应控制在5 g以内;⑥补充水分:水是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约占老人体质量的45%。水可维持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量,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预防便秘。每天饮水总量为2000 ml 左右,以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为主。
2.3 皮肤护理 ①定期清洗。清洗过程是皮肤含水量最多的时候,每天至少洗脸两次(早、晚),每晚睡前洗脚。每周洗澡一次,夏季可适当增加,浴水温度以35℃~40℃为宜;清洗用毛巾质地柔软,洗时轻擦,以防损伤角层脱水。皮肤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或烫洗等强刺激损伤皮肤,引起感染;②按摩皮肤。翻身前后,用50%酒精或按摩乳按摩受压局部,以减轻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状况;④有皮肤黏膜破溃、糜烂的老人,应补充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类食品。有皮肤瘙痒症的老人,除查明病因症治疗外,应避免酒、葱、蒜、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品;⑤依老人皮肤的特点,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人皮肤护理的重点。一般压迫不应超过2 h,常用翻身、变换的方法达到分散压力,控制皮肤的干湿度。由于粪便、尿液或汗液的潮湿,使褥疮形成的危险可增加5倍,需按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护理原则给以护理;⑥避免摩擦。注意床铺平整无皱褶,翻身或搬动时,应托起老人,禁忌拖、拉,防止衣扣、碎屑损坏皮肤。
2.4 老年人便秘护理 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很多,但增龄使排便的生理功能衰退是其主要原因。通过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可以避免的。预防、护理措施如下:①解除老人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尽量与医疗护理配合;②生活规律化,使消化道的活动有节奏地控制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③调整饮食,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刺激肠壁加强蠕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菠菜、豆芽菜、生拌蔬菜、水果等均有通便作用;增加进水量,多喝饮料。每天清晨饮一杯淡盐水,可促进肠蠕动,保持胃肠道足量的水分,软化粪便;适当增加脂肪食物。油脂可润肠,如花生油、芝麻油等。多食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麦麸、瘦肉等。以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胃肠正常蠕动,有利于粪便的排泄;④腹部按摩,用双手顺结肠蠕动的方向揉动腹部,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进行。
2.5 心理护理 ①首先要有同情心,尊重和宽慰老年患者,并给予鼓励和安慰,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②要有爱心,与患者沟通、交谈时,不要直呼患者的名字,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称呼尊称,使患者感觉到自己年龄大,还能被别人尊重,以满足心理需求;③要有耐心,老年患者对护士的话很重视,所以护士在和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言的艺术,以免给患者造成误解,讲解时,要用恰当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够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及老年人的护理,不能单一地理解为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的照顾,还应向更深的层面发掘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老年护理问题。护士要正确理解、判断患者的需求,给予最大的满足。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呼唤真情。作为一名护士,应当再三反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是否做到确确实实地倾听每一个患者的心声,认同他们的心愿,献上一片真情。使他们早日康复出院!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个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人口老龄化,无疑会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诸多问题,如:养老、家庭、环境、社会福利、收入保障等,但是,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福足的具体标志,同时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仍然难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就医需求,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从而,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化、家庭化成了必然趋势,老年人将会是社区、家庭健康护理的主要受益者。
1、老年人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各种疾病的好发时期,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及时予以生活及心理护理,能不同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会发生重要改变,似乎已退出了社会舞台,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渐被忽视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如:自卑、孤独、固执、落寞、怀旧等。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须发渐白,稀疏。老年人皮肤弹性减弱,皮肤松弛,眼睑下垂,面部皱纹增多,额头、眼角出现抬头纹、鱼尾纹.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褐色斑.反应迟钝,步履蹒跚等。
3.1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
3.2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妇女更是严重。
3.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将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
3.4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化,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有脂褐质集聚,胶原和纤维增多等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退,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动,又因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
3.5视觉器官的功能变化,老年人眼球晶体弹性降低,眼周肌肉的调节能力减弱,视力减退。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患。
3.6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听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肢体动作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意外伤害。
3.7 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伴随老化进程的进展,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的应变能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会减退。
3.8此外,神经与心理功能、肾功能、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9老年人的体成分、新陈代谢、器官功能等的改变,是一个随年龄增高而缓慢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加速或延缓。老年人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加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保健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推迟生理功能老化进程尤为重要,在膳食营养方面的妥善安排与调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
4、 老年人需要的是安静、舒适、卫生、整洁的生活休闲环境,家庭的环境因素有:
当所处环境的噪音在50^60分贝时,会有吵闹感,并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停留在嘈杂的环境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此外,对于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同时,老年人起居的房间,光线要比较好,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日光照射,可以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最佳的湿度一般在50^60%,给人以舒适感,有利于老年人修养身心,每日应开窗通风,新鲜的空气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老年人的饮食,是老年人健康的保障,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牙很多失落,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所以,我们要争取老年人的意见,选择适合她们的口味,同时保证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床,以床垫不下陷为宜,床的高度应以小腿的长度相等,便于起居,必要时选用辅助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他们大多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导致生理状况发生变化,以至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手术对老年人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护理老年手术患者,护士做好心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1 老年人生理特征: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机体的应激能力、适应性、对疾病的抵抗力均有所下降。各种反应迟钝,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耳聋、眼花、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老年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病,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1.2.1 恐惧心理: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时就有紧张心理,特别是明确诊断需要手术时,心理更加恐惧。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各个方面功能不如年轻的时候了,能不能挺过手术这一关,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心理严重失衡,往往会产生情绪低落、恐惧心理。
1.2.2 焦虑心理:老年人由于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规受到扰乱,加上环境的陌生产生焦虑不安心理。
1.2.3 怀疑心理:很多老年人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疾病时,首先怀疑医生诊断是否正确。老年人性格固执,患病后更是坚持己见,表现为心情紧张、坐卧不安,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有时候表现为不相信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 自卑心理:许多老年人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就认为自己在世不长了,自己会给亲人带来麻烦,造成负担而产生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2.1 关心、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和体贴老年手术病人。与他们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手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通过语言来启发安慰老人,并且用通俗易懂、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经过手术治疗而痊愈的例子,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后要主动地接触老人,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温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尊重、理解病人 与老年病人交谈时要恰当地称呼他们,言行礼貌,耐心地倾听老人的主诉,切不可表现出厌烦,对老人的唠叨要谅解,他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在护理时,更不要因为他们年老,护理工作量大而表现出厌烦,逃避行为。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
2.3 情感疏导 老年人面对手术往往会过度伤心,影响食欲与睡眠。在护理时应鼓励病人尽情诉说,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预后,增强病人对术后生活的信心。病人手术后,我们也要玉他们多交流,增加老年人谈话的兴趣,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鼓励手术后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他们做功能锻炼,尤其是在手术后疼痛时,更应该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者帮老人擦汗,这些细致的动作会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他们不要有孤独感、失落感,从心理上振作起来,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老年人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不容忽视,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地面对疾病,顺利通过手术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1 惶恐遗弃感 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惶恐感。
1.2 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若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患者自然产生孤独寂寞。
1.3 焦虑抑郁感 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1.4 多疑、嗦,自卑感 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轻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2.1 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2 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 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患者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患者,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谈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2.3 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雷竞技APP,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2.4 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老年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给病人亲人般的感受和高度的信任,首先做到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诚恳,技术操作熟练,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消除了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信赖我们,从心理上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尊重老年患者尊严,礼貌待患。护理操作时,不以床号代替患者姓名,不勉强改变和制止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怪僻。用关心和同情的语言,和蔼诚恳的态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运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德,唤起老年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如脑血管病的患者,大多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不清或表达能力差,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观失望,自尊心极强。和他们讲话要耐心和蔼,态度要热情诚恳,以取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做到心灵美,爱岗敬业,对于危重病人,尤其是无子女照顾服侍者,往往会产生悲观轻生的念头。对这种病人,我们不仅在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生活上更要细心的照顾,用我们的爱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治疗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老人和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日趋增加。有些患者,一旦确诊患了某些疾病,由于对医学常识了解甚少,便认为得了不治之症,精神极度紧张,恐惧心理十分严重,往往产生精神异常的改变。对此我们要向其讲解相关的医学保健常识,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例如一些冠心病的患者,恐惧心理十分严重,虽然他们的病情不重,但是他们行走、坐着都要手捂心前区,生怕一松手,心脏就会出事,还不时地摸着自己的脉搏,一旦发现有早搏,便惊慌失措,继而心绞痛发作,夜不能眠,久而久之,病人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情加重。对于这类病人,我们既不能责难训斥,更不能漠不关心,要以温和的语言,耐心友善的态度,给他们细心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可以举一些疗效好的典型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逐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往往收到满意的疗效。雷竞技APP雷竞技APP雷竞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