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闻
雷竞技APP晚年人看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雷竞技APP雷竞技APP1.1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雷竞技APP晚年人看护十篇

  1.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1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

  2.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2]: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

  3.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雷竞技APP、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⑴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远离了那种红红火火的集体生活,失去职能,而感到空虚,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子女成家立业,自己多数时间在缺少欢笑的生活之中,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2次的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护理原则:耐心解释。在护理猜疑心强的患者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了精神护理外,还经常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讲些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让疗效明显的患者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问题等,在用药过程中,巧妙地回答。

  ⑶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⑷退化、依赖性增加: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和温暖。

  护理原则:多关怀患者。护理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只是能讲清楚道理进行规劝和解释,切不可批评和训斥,做到微笑服务,使护士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同时,经常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改变他们的依赖心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治疗和护理上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⑸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者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意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⑹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怒,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老年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他们,使其改变态度。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度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水平极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来自联合国经社部的报道指出,老年人口的保健和长期护理制度将面临着挑战,同时指出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合格医护人员使得护理服务需求不能满足。目前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增加,我国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逐年递增,加上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为“四二一”尤为凸显,从而使子女对老人的照顾能力减弱。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可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突破1亿人,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人。由于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碍老年人口急剧上升,医疗资源需要增加,加上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基数较大,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用于护理费用支出大增,对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会更大。新华社指出今后几年,我国的养老护理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未来由谁来护理,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1国外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根据英国皇家护理学会(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3年中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访视员下降了0.4%。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体现在老人对国民护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护理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英国护士团队内部。据统计,在2010年英国有2/3的注册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有73000名护士的年龄在50岁~55岁,这些护士很快就会退休。英国护士内部的老龄化问题很让人担忧,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按3月空缺计算)。仅在英格兰医疗机构的人员福利支出剧增到52900万英镑,但每年仍是有2万多名护士离职。就地区而言,英格兰东南部和大伦敦地区、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地区护士较为缺乏。德国目前有超过78%的医疗机构反映缺乏专业及医疗护理人员。新西兰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员工只有3091人,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护理行业已成为新西兰医疗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兰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新西兰需要引进大量的护理工作者去应对日益严重的老年护理人才短缺危机。

  2.2国内护理专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现况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匮乏。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各地区注册护士数为2496599人,与全球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应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国内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情况如下。护士与床位比情况:据季晓颖等对上海地区的53家老年护理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可知,其结果为护士/床位比为1.0:4.7,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床位比要求标准为1:2,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结果显示该市老年护理人才缺口较大。在职称情况方面,龙骅指出老年护理行业存在着医护人员大多数未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教育现象,其中执业护士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为1.0:5.5:10.5。有关养老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曹梅娟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40岁~49岁的人中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占33.64%,大专学历占26.17%,本科学历占6.54%;多数护理人员来自农村或城市的下岗职工群体。就持证率情况而言,张慧清等指出持有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证者仅为5.71%。在养老护理人才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福利等方面,刘宇等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在社会上不被人重视、没有晋升的机会,多数人表示若其他行业的工作机会将不愿意从事该行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1 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

  ,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 () : -.

  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 () :.

  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 () :.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老年人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1]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研究,对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华路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深入调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李晓岩在《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口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4]又如吴蓉,余跃生等在《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对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

  第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调查分析。如国外学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说,老年人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国内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经济条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7]

  第三,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的需求调查。如李继坪等在《老年健康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一文指出,对成都市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为50.0%,农村需求率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翠华路社区中年龄≥60岁、行走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的7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60岁以下年龄人;(2)卧床不起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调查工具:本课题采取调查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可以自我评定的抑郁筛查表。GDS以30个条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等症状,而且包含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以选择题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测评者选择“是”或“否”。30个题目中10条用反序记分(选择“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记分(选择“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选择得1分。一般地说,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研究还采用了自制调查表,表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分类、年龄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本课题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测评、现场交谈等方法。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张贴通知等措施引导社区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进行自我填表测评,完成表格者直接将表格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没有完成表格者可将表格带回家仔细填写,待完成表格后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社区采取现场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关伦理原则,一对一交谈后请其自行填写。如果老年人因视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写时,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句读出问题,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在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该课题相关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第二,按照课题方向和课题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及询问调查所需要的相关问题。第三,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自行填表测评。深入社区不同场所开展调查活动,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对获取的调查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调查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得出重要量变关系和数据,为论文写作鉴定基础。

  第一,经常主动与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想方设法为社区老年人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为老年人构建互动平台。社区护理人员要时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耐心地与老年人进行广泛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倾说出来,然后给予及时开导。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时间常回家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有助于调整老人抑郁情绪。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要耐心开导其不能因为经济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励其积极治疗。通过与老年人有效的沟通,引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老年人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如老年人演讲、书法展览、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人群聚集地都自发地办起了多种演唱会,许多老年人积极登台表演,社区护士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社区,多接触社会,保持与人交流,特别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三,组织指导老年人加强身心锻炼。社区护士要经常给老年病患者提供简易、感兴趣的强体健身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气功、自我按摩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培养其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于一些病患者因焦虑、烦躁、心境差而产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在指导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时,尽量让他们白天多做些户外活动,避免其白天卧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园等,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量。同时,社区护士要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进行思维锻炼,如背诵诗词、外文单词,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学习计算机,练钢琴,加强大脑思维训练,预防老年痴呆症。

  第四,不断教给老年人情绪调控方法。社区护士和家人对于老年抑郁者要多进行自我安慰,让他们多回忆一些成功的奋斗经历、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值得高兴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对于一些不顺心的往事,如失败的教训、做错的事情、重大失误等,尽量不要去回忆,如果摆脱不了的话,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寻找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误无法挽回,也不要过分内疚、自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进行横向比较,用别人的优势和成就来检查对照自己,也许能激励青年人积极向上,但对于老年人是不适合的。老年人更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如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同自己的弱者进行比较,就会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好。社区护士应当多给老年人传授这种比较法,有助于调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绪。

  第五,高度重视、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要关注老年群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离退休养老金,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要重视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配备足够的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社区护士要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帮助。社区护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重抑郁者的的监护,预防和杜绝一些老年抑郁者因过激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5.336-338.

  1.1.1 人体衰老全身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功能下降,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发病块,病情危重,病程长,且反复发病。

  1.1.2 老年人多半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动作缓慢,语言不顺,会给接诊人员询问带来困难。

  1.2 心理变化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患病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利于疾病的负面因素。

  2.1 焦虑不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如癌症患者除外),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60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2 孤独寂寞 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喜欢与自己的儿女们聚居。住院期间,断绝了同他人的交往,加之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物,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故产生孤独寂寞感。久而久之便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护士对待老人要多询问,增加同他们的接触与交谈。切记对他们冷淡和疏远。指导家属及子女多探望老人,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看电视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2.3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3:女,68岁,肝硬化,病情加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并伴有呕血及便血,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胃溃疡出血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压力,恐惧感消失。

  2.4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4:女,63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了消化道溃疡,思想负担较重,认为自己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轻生念头。经与家属配合,挖掘老人的心结,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自理。

  2.5 情绪不稳 多见于脾气急躁,易激惹,爱挑剔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5: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中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2.6 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例6: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病。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但又找不到病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取疏导的方法,耐心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晚上熬夜和劳累有关,并做了适度的保证,二天后病人高兴出院。

  2.7 怀旧童返心理 老年人喜欢追忆往事,留恋老同事,对有的人或事反复的向人叙说。有的老年人爱吃、爱玩,言谈举止表现得非常天真幼稚。

  护理原则: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要嫌弃他们嗦,不要冷硬顶撞和嘲讽打击,对其应表示理解同情。与老年人交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时间和周围环境,防止其因精神上不能承受而出意外。

  例7:女,74岁,肺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后又住进一位和他年迈相仿的老年患者,两人每天相互倾诉,感叹过去的物是人非,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也能积极配合,病情很快好转,不久痊愈出院。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感情脆弱,易激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老年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其临床效果有时可达到甚至超过药物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上能给患者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最佳条件。

  [1]邱霞,任宝华,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3):425

  临床资料:2009年―2010年,我院共收住内科病人623例,其中65―96岁共459例,占73%,男427例,女196例,冠心病高血压偏瘫占68%,死亡33人。

  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人疼痛阈值明显增高,对疼痛反应欠敏感,容易掩盖许多体征,增加鉴别诊断和护理的难度,如: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时可无明显腹痛和腹肌紧张,心绞痛时并发心肌梗塞时无胸痛症状。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未稍循环功能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未稍神经敏感度下降,常对温湿度的感应性迟钝,如不慎烫伤常发生,此时我们应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全身皮肤情况,督促家属小心呵护。老年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在多种疾病并存加上病史叙述不清,临床表现不典型,只有通过细微观察和全面检查,才能正确掌握情况,如一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疼痛拟慢性胃炎收住院,在住院期间一下午突感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在进行诊察时,发现脉律不齐,结代脉,及时作心电图检查确诊为突发性心肌梗塞,由于发现及时,使病情化险为夷,因此,必须密切细微观察病情变化,永保患者早日康复。

  2、皮肤和口腔护理老年人皮肤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汉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皱褶多,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沐浴时用中性肥皂擦洗,因老年病人及尿道括约肌松弛,加上气急咳嗽,尿粪液易外溢,必须保持会的清洁干燥,受压局部给予每2小时翻身按摩,保持床铺舒适、平整,预防褥疮的发生。口腔的温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细菌生长繁殖,老年人牙齿间隙大,常引起嵌塞唾液分泌减少而粘稠,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经常半卧位张口呼吸,口唇干裂,细菌更易入侵,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缘故,更应注意病人霉菌的感染,要注意合理使用各种抗菌素,对有呕吐或口鼻腔分泌物较多者,要及时清除,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回流或误吸,对于昏迷病人根据口腔唾液的PH值选择溶液,耐心细致行口腔护理,并注意观察舌质舌苔,口腔粘膜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3、环境与安全 护理人员要热情耐心,有礼貌地介绍病房环境与规则制度,热情地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尽力消除病房噪音和恶性刺激,光线充足,室温相对恒定,温湿度适宜,舒适整洁的感受有利于身心保持最佳状态。老年病人视、听力减退。且平衡失调、行动不便、走路不稳,地上稍有障碍即可跌倒,凡走廊、卫生间、楼梯及拐角处要清除障碍物并保持一定亮度,老年人对温度迟钝,病床不可设在靠近暖气管处,在使用热水袋热敷、拔火罐或烤灯时要严格掌握温度、时间以防烫伤,卧床者应严禁吸烟以防火灾,并劝其戒烟。

  便秘是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分吸收,致使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的疾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或大便量每日小于40g。有的患者可长达10余天大便1次,有的呈羊粪便、铅笔样便。便秘在老年人当中约占50%,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消化系统的功能减退更为明显。具体来讲,老年人胃的腺体和黏膜逐渐萎缩,肌纤维弹性减少,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发生萎缩性胃炎;肠蠕动减少,吸收功能减低;肝实质细胞减少,储备功能降低,加之年老后牙齿松动,缺齿,口腔黏膜变薄,唾液分泌减少,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都会引起腹胀和便秘。

  便秘时病人常会出现痛苦、烦躁、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护理时应在采取帮助排便措施的同时,帮助患者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安慰患者。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便秘老人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粗细粮搭配、干稀搭配,每天维持在250g左右。适当多吃含纤维素高的蔬菜、水果和食物,纤维素含量每天>40g。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豆类等,蔬菜如芹菜、蒜苗、菠萝、萝卜等,水果如香蕉、梨等。注意补充维生素B1。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玉米等。

  便秘老人应适量增加脂肪摄入量。平时多食花生、瓜子、核桃仁、芝麻等含油脂性食物;因为油脂有润肠通便作用。

  适当多吃产气的食物,如洋葱、萝卜、蒜苗;适当多吃含脂质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平时炒菜使用花生油、芝麻油或豆油。

  注意忌食辛辣温燥的刺激性食物;忌食爆炒煎炸烘烤食物 如:辣椒、花椒、爆米花、炒花生、大蒜、栗子、豇豆、浓茶、咖啡、烟酒、牛肉、羊肉、烤大饼等。

  适时适量饮水,每天饮水总量在2000ml左右,以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为主,一般应分多次饮用,每次用量应为300ml左右。清晨及午睡后饮1杯温开水很有道理,清晨空腹饮水不仅有冲洗胃肠道作用,而且有利于大便排泄,午睡后饮水可及时补充水分。

  老年人要合理安排生活,注意生理规律,避免长时间坐位。医护人员应鼓励老年人每天有适当的运动。老年人每天最少要有30min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呼吸操等。也可以在床上做腹部按摩,方法:可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即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次序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回。或者每晚做提肛动作10~20次。方法:即正常排便时的一收一放动作,以锻炼提肛肌的收缩力。

  便秘老人每日应定时排便,最好是在早餐后进行,此刻训练排便,借条件反射养成排便习惯。一旦有便意应立即排便,排便时避免用力,以防止痔、肛裂,甚至心绞痛、心梗的发生或加重。选择和改善排便环境 以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精神松弛,心情愉快。选取适当的排便病情允许,可取坐位或抬高床头,以借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对需绝对卧床或某些术前患者,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老年人便秘亦可采用针刺疗法、服用中药(番泻叶、麻仁丸等)、口服缓泻药(液体石蜡)、温热盐水或石蜡油等灌肠等方法。

  对于有原发疾病的便秘者,必须在明确和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才能采取适当的通便措施,根据医嘱对症下药。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 可选用西利,合并有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

  老年人便秘的药物治疗药注意以下事项: (1)不能长期单独使用某一种泻药,以免停药后不能恢复排便功能;(2)忌服有刺激的泻药,如大黄、芒硝、果导等;(3)不用或少用易引起便秘的药物,如可待因、铁剂、铝剂、钙剂等;(4)慎用能抑制胃肠道蠕动的镇静剂,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药。

  (1)开塞露或肥皂栓的使用。在病人实在难以排便时,可用开塞露挤入,留5~10min再排出。或用肥皂栓置入并用纱布抵住轻轻按擦,刺激直肠排出粪便。

  (2)灌肠。也可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以软化粪便,解除便秘。可用油剂-即甘油或石蜡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灌肠。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患者群逐年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

  1.1.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与某些HLA基本位点相关;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基础,同卵孪生子患病一致率高达90%~100%。

  1.1.2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可启动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并可见到免疫性胰岛炎病变。

  1.1.3环境因素如都市化生活、缺乏体育锻炼、高热量饮食等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1.2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逐渐进展,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发病或以急慢性并发症就诊,如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疖病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见于部分患者。出尿次数及数量均明显增多,可达3~5 L/d以上。多尿失水,患者常烦渴多饮。葡萄糖大量丢失,不能充分利用,体内能量来源减少而易饥饿、食欲亢进、进食量明显增加。

  2.1.1病情观察 注意检查足部皮肤。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了解患者有无感觉异常、感染及皮肤破损情况,有无咳嗽、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异常现象。

  2.1.2控制血糖 规定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用,严格遵守用药治疗,不得私自停减药物。

  2.1.3保持身体清洁 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特别应注意保持会阴、足部的清洁。

  2.1.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定期用紫外线灯照射;嘱患者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人员。

  2.1.5积极处理皮肤损伤及感染一旦发现损伤及感染,应积极清创、消毒、包扎,应用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处理。

  2.2.1口服降糖药 ①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餐后服,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因为苯乙双胍胃肠反应较大,可引起酮尿、高乳酸血症。所以用药过程中监测尿酮体及肝功能;二甲双胍有轻度胃肠反应,少数患者有腹泻、肝功能损害,停药可恢复。②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30 min口服,有很大的副作用。③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副作用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胃肠炎及溃疡病症忌用。

  2.2.2胰岛素的应用 ①用的剂量要正确。由于胰岛素本身的剂型的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每毫升的含量,避免不准确的剂量出现。②对于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进行选择。常用部位有臂大肌、上臂外侧、腹部、股外侧,将每个部位分为15个注射点,3次/d,可用5 d,1 w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2次。③注射时间的要求,一般对于中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没有严格要求,但对于速效制剂的注射必须强调在进餐前30 min注射。④有些胰岛素需要混合注射时,要做到先抽取普通的人后在抽取中长效的。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普通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⑤对胰岛素要进行有效保存。5℃冰箱保存(长效及中效可保存3年,普通RI保存3个月)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胰岛素恢复至室温。

  2.3.1病情观察 ①监测尿糖、血糖,血、尿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②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及呼吸的形态、气味。③尿量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2.3.3昏迷护理;对于昏迷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防止患者坠床受伤等。

  患者入院后即对饮食行严格控制,加强全面的饮食护理干预。强调饮食控制是一项终身性的、长期的需坚持的工作,规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建立可使疾病进程得以延缓。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每日进食总热量行严格限制,主食宜为0.2~0.3 Kg/d;多摄入豆制品、水果蔬菜、杂粮等,保障摄入优质蛋白,但需在0.15 Kg/d;食物禁忌高糖;可依据患者的血糖、喜好、口味等行住院期间的饮食设置,注重营养性,以在增强抵抗力的同时稳定血糖水平。

  将糖尿病基础知识设计成小册子,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充分发挥医院宣传栏的作用,行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宣教。定期组织开办病友会,就包括如何自行监测血糖、发病诱因、注意事项、饮食计算、用药方法等进行问答。使患者自觉提高健康保健认识,并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了解患者需求,行针对性的宣教,以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老年各项身体机能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弱表现,性格相对固定,感觉器官敏感性减退,故需主动、热心的同患者沟通,真诚、耐心、缓慢交流,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医疗目的及自我防护知识,积极配合医护[2]。另外,因病程迁延、需长期的医疗过程,家庭多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需仔细询问、细致观察,行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家庭及社会的重视力度,使患者不良情绪消除,保持乐观心情,积极应对治疗。

  护理组长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人员和角色,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落实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为核心的负责和实施者。由于老年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视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疼痛觉及冷热觉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并随着高龄的出现,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等都有所下降,定向力发生障碍,有些还伴有人格丧失和异常行为等,老年性痴呆也可以是进行发生的。这些将构成老年人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并增加了老年护理工作的难度[1]。为此,护理组长的工作能力、耐心、责任心都直接关系到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成立老年科已有多年,现将我们的工作介绍如下。

  为了保证老年病人各项治疗、护理的落实,促进身心健康及提升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必须是德才兼备,具有工作能力强,操作技术精湛,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热爱学习、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年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

  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护士长分配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具体落实,护士长不在期间,科内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全面负责,做到管理层次化,工作程序化。凡工作繁忙时,护理组长就根据需要,协助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哪里忙,就冲向哪里。遇上科内有休假、外出学习者等差人时,护理组长义不容辞的顶上相应的班,使各个班的护理人员得到保证,以保证护理工作忙而不乱。

  由于老年病人的疾病复杂,多数是身患多种疾病,住院时间长,输液治疗的时间较久,再加血管脆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故凡是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均由护理组长亲自进行;由于老年病人的特殊性和疾病特点(女病人的尿道口多有变异和男病人多有前列腺增生)致插尿管困难,故凡是插尿管困难者均由护理组长去完成;凡是老年病人不配合和吞咽障碍至插胃管困难者,就交由护理组长去做;遇上老年病人脾气怪异,对治疗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者,护理组长就必须想法说服病人及家属,使病人配合,及时完成每天的治疗和护理。自从2005年我院实行上级护士二线查房以来,护理组长每月利用休息时间查房2次~4次,以解决疑难问题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

  病人入院的当天,护理组长第一时间到病房与病人进行宣教和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工作、作息制度,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后根据情况进行个别的宣教,并定期对管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及效果评价。每月对病人发放1次问卷调查,以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行改进。

  住院病人做到“三短六洁”,病人入院时护理组长主要负责为病人刮胡须和修剪指、趾甲,住院期间每周一次;对卧床病人酌情洗头,使每一个病人均保持整洁、精神及美好的形象;对重危病人制定翻身计划,并具体实施;凡被褥、床单被大小便污染及浸湿,给予及时更换,使病人清洁、舒适和皮肤完整。

  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来院就医的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多;而纠纷的处理是根据我国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举证责任倒置”[2]。护理文书是有力的法律依据,按照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内容简明扼要实用,医学术语应用确切[3]。护理组长负责对年轻护士的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并对每班书写的护理文书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者要求立即重写;检查各种护理、治疗单执行及签字情况及每个班的当班工作完成情况;并把好出科病历的质量关。

  护理组长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多,相处的时间长,充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病人有问题总爱找护理组长解决,有意见也自然要找护理组长诉说,护理组长除给予解释外,还进行双方的协调、沟通,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医生;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或护士的不满及误会全部消除,化解医患、护患矛盾,和睦医、护、患关系。

  虽然疾病的治疗、护理很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为此,护理组长应做好老年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做到:各班严格交接,对不能自行翻身的,进行定时翻身和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对卧床病人及有便秘者教会病人及家属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2次,每次不少于10 min,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并强调病人尽量在床上排便,千万不要用力大便,避免排便而发生心脏猝死;饮食少量多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增加心脏负荷和使血压增高;病人行走或上厕所,除有防滑设施外,还必须给予搀扶,防跌伤;使用热水袋的水温不能超过50 ℃,避免烫伤;宣教于静脉输液的病人及家属,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千万不能在护士走后自行调快,否则将导致急性左心衰的发生,并经常巡视,及时制止;为老年病人制订出院后的服药表格,并嘱其每次服药后在相应的时间栏内打勾,防漏服、多服或错服药,以确保病人用药的准确、安全。

  护理组长负责来科实习的大中专护生的讲课和带教;负责制定科内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负责组织科内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新型实用专利的设计和应用、申报及护理科研课题的拟定和实施。

  护理组长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关系到老年病人疾病的恢复和生命质量,更体现了老年科病人的护理质量。

  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保证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时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预见性护理,避免了病人压疮、跌伤、烫伤、急性左心衰竭、心脏猝死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和安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3.3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有效的沟通,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基础护理的落实,促进了老年病人的舒适和保持了美好的形象;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自护能力和水平,预防了疾病的发作,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疾病得到了早日康复;各种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做到了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减少或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给予老年病人生活的照顾,完全替代了子女的孝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的沟通和防范,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舒适,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不是亲人甚是亲人的亲情和友谊,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1]曾熙媛.老年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1.

[返回上级]